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版
标题导航
|
火红的青春火红的书
思考的一代最爱读书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1983年
思考的一代最爱读书
■本报记者周勇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进入上世纪80年代,多元化思潮波光潋滟,西方文化的“禁果”鼓动年轻人开始追赶时尚,“下海”经商、个体户、出租车、广告公司等热词跳跃着时代脉搏。在文化领域,邓丽君流行音乐一夜走红,港台影视剧风靡一时,琼瑶爱情小说大行其道,金庸武侠小说剑走偏锋。而路遥1982年发表的成名作《人生》,则让更多有志青年生发对时代、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这其中就有两套丛书不得不说:文学的《重放的鲜花》、哲学的《走向未来》。
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从“文革”期间被封杀多年的作家作品中,选取了流沙河、王蒙、邓友梅等17位作者曾在社会上有过较大影响的篇章,编辑为《重放的鲜花》出版,大家荟萃,读者热捧,尤其文学青年视其为经典必读,一时脍炙人口。《走向未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从1984年到1988年,五年共出书74种,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个方面,作者集中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知识分子,代表了当时中国思想解放最前沿的思考,其中《人的发现》《激动人心的年代》《人的现代化》等深受读者喜爱……
在一大批读者中,就有现在我市文联工作的著名诗人白立的身影。1983年,文学青年白立在工厂上班,爱读书思考的他利用倒班工余时间,几乎每半个月就要坐火车到在西安上大学的同学胡劲涛那里住下来,说是看同学其实主要是为了买书。那时西安东大街后面一条街巷里有个内部书店,主要卖一些有关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书。正是如诗如画的年岁,白立如饥似渴地买到了萨特、尼采等人的哲学著作,《红与黑》等西方经典名著,以及舒婷《双桅船》之类的“朦胧诗”集子。
那时厚厚的一本书定价才不到2元,可对一月工资奖金加起来30多元的白立来说还是挺贵,但他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受这些文化书籍的启蒙,加之业余读电大,读到不少好书,他禁不住想放声歌唱——从1984年开始,白立的小诗文陆续发表在当时的《宝鸡科技报》《宝鸡文学》上,他积极参与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诗会和单位组织的知识竞赛,那时奖品基本都是书籍,这些“书宝贝”正中其下怀,他也因此受益匪浅。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