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本期发布:
上世纪80年代:
生活水平提高餐饮摊点增多
■张敏涛
    上世纪80年代宝鸡街头的饭馆刘俊成摄

    岐山县蔡家坡综合农贸市场

    街头的肉类销售摊点

    千阳县西关市场

  现在到了饭点,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不知道吃什么呀。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的今天,满大街都是各种小吃和饭菜,吃什么却成了让人发愁的事情。
  “上世纪80年代初,吃什么可不是每天自己能做主的,平时上班都在单位食堂吃,食堂做什么职工就吃什么,根本没有挑的。”从我市一企业退休的杜胜利说,那个时候他们单位的食堂每天都是稀饭和面条,一个月才能吃上一次炒菜米饭。
  杜胜利今年57岁,据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他家住在市区曙光路,附近的街上有好几家餐馆,除了经营炒菜,还有卖饺子、扯面、面皮、馄饨等主食和小吃的,可最让他嘴馋的还是南门口夜市上的烤羊肉。杜胜利每天下班都会穿过南门口,记忆里,这里是他家附近最早出现的夜市,除了卖扯面、馄饨、粉皮的,还有一家卖烤肉的。他每天下午6点下班回家经过这里的时候,都会被烧烤摊飘来的香味吸引,虽然在单位食堂已经吃过了饭,但他还是忍不住要咽几口唾沫。
  “虽然一串烤肉只卖1毛钱,但那个时候没有在外边吃饭的习惯,经济上也不允许。”杜胜利说,1982年的时候他还是临时工,每月只有十多块钱的工资,一直到1985年转正以后工资才涨到近100元。杜胜利记得,1985年国庆节的时候,他的战友坐火车经过宝鸡时来看他,好多年不见,心情很是激动,晚上9点多,杜胜利在火车站接到战友后,街上的饭店都已经关门了,他们便直奔南门口夜市,一次就点了五块钱的烤肉,还有两碗馄饨。一串羊肉入口满嘴流油,那个肉香味到现在让他想起来都回味无穷。
  “工资涨了以后经济上也渐渐宽裕了,不知不觉间市区的夜市突然就多了起来。”杜胜利说,大概在1985年以后,除了南门口、老车站、斗鸡市场,在厂区周围也逐渐有了不少个体饮食摊位,平时下了夜班吃饭很方便。随着街上经营餐饮的店面越来越多,能吃到的各种小吃、特色美食品种日渐多了起来,但他觉得不管吃什么,还是忘不了第一次吃烤肉的情景,正因为过去的经历,才让他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