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基层不需要快门干部
阳明
  据报道,时下部分干部到基层入户走访时,不是忙着和群众拉家常交心谈心、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而是简单发放一些宣传资料,或者敷衍了事问几句走走过场,拍照留影后一走了之,被群众称为“快门干部”。
  干部到基层调研,目的是了解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望,针对“病症”开出好“处方”,抓好“特效药”,真正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单靠自身无法解决或者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和困惑。然而,少数干部成为“快门干部”,背后是应付心态作祟。一些干部把走基层当成任务,应付了事,身入心不入,入户不交流,交流不深入;还有的基层干部平时不主动掌握新政策、不了解群众所需,不知道群众想什么、缺什么、盼什么,除了常规性的“家里有多少人”“收入怎么样”“有什么困难”等简单对话外,没有接地气的语言与群众交流,导致面对群众的咨询和疑问讲不出来、答不上来。
  下基层走访,不是应付差事完成任务,也不是博取眼球“露脸”“刷存在感”。杜绝“快门干部”,就需要干部在下基层时,沉下心、扎下根,履职践诺,敢于担当,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带着感情走。如果没有感情,即使下基层,也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只有像走亲戚一样,用感情作为“敲门砖”“试金石”,群众才乐意把干部当知心朋友,才愿意真心吐露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盼,“淘”得民意。
  带着问题走。要把问题导向、问题思维、问题底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主动到有困难和问题的地方去,从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期盼的问题做起,了解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望,找准“短板”,开出“处方”,抓好“良药”。
  带着行动走。走访不是喊喊口号,时常挂在嘴上,也不是装点门面,写在制度中,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中,体现在作风里。这就要基层干部摒弃“看客”思想,以及应付了事的“过客”行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挽起裤子,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赢得群众的认可。(转自《经济日报》)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