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精神文明之花在美丽乡村绽放
——我市乡风文明建设综述
  

弓旭东

  农村的发展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乡风文明建设改变了几代人的观念。宝鸡,一座西部地区的城市,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让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美了、乡亲富了、乡风正了。
  行走其中,一条条乡村道路干净整洁,一座座农家小院古色古香,一处处田园风光美如画卷;村落里,人们健身、跳舞、扭秧歌,自得其乐;农家书屋中,村民学习致富技术,如痴如醉;幸福院内,孤寡老人吃饭有人做,聊天有人陪……
  更有那孝道“红黑榜”,红白理事会,村史馆,家家户户的好家风、好家训,与宝鸡的新农村建设相得益彰,文明新风吹拂着西府大地的村村落落,精神文明之花在宝鸡的美丽乡村绽放。
  改变村风村貌100个美丽乡村换新颜
  九月的宝鸡,秋高气爽,沿姜眉公路一路蜿蜒前行,途经太白县的鹦鸽和桃川两镇,沿途风景如画,不少从山上搬迁至路旁的村民新居,更吸引人眼球。整齐划一的房子宽敞明亮,水泥硬化的村组道路干净平坦,每个路口也都安装了路灯;家家户户门前有个小花园,路面上看不到乱扔的纸片、柴草。
  “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在桃川镇杨下村移民搬迁点,每户村民的门前都挂了一块家风家训铭牌,朴实的语言、深刻的道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知礼明礼、崇德向善。
  该村一组村民马银侠说,文明新风吹到了村里,村民改变了以往的生活习惯,谁家门前脏乱差,谁不孝顺老人,自己都会脸红。
  和杨下村一样,干净整洁已经成为宝鸡农村的金字招牌。目前,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政村全覆盖,并且全市已累计建成市级美丽乡村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凤翔县陈村镇紫荆村建成了以蒙元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广场,还修建了一个彭德怀纪念广场。
  村貌大变样,民风更朴实。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从农村环境整治这样的“外表”入手,更得改变村民习惯,在村规民约这种“内在美”上下功夫。
  笔者从市文明办获悉,近年来,我市扎实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集市、“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等各类创评活动,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10万多户,“好婆婆、好媳妇”6800多人。
  在麟游县九成宫镇蔡家河村,为了提升村民思想道德建设,村里想办法出新招,谁孝顺老人、谁家家庭和睦,让同组村民投票,并在全村设立孝道“红黑榜”,将选出的优秀村民上红榜,反之上黑榜,积极引导群众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提升村民思想道德修养。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体现,评选出的‘村级明星’都是村民学习的榜样。”该村村民丁红林说。
  建立孝道“红黑榜”只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一种尝试,此外,我市还积极探索用优秀传统文化带好民风社风。
  岐山县坚持周礼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眉县积极在具有深厚哲理和道德智慧的张载关学上做文章,凤翔县努力结合融入秦文化……
  如今,凸显宝鸡特色的乡风文明建设,正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宝鸡农村落地生根。
  破除陈规陋习88对新人参加集体婚礼
  8月17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的“西凤酒·浪漫七夕·情定关山”集体婚礼在关山草原拉开帷幕,88对新人在蓝天白云的见证下,足踩青青草原、畅享清新空气,在如梦如幻的美景中,步入婚姻殿堂,开启幸福之门。
  这里没有高价彩礼,没有鞭炮和奢侈的酒席,也没有复杂的仪式,更没有互相攀比。88对新人会聚一堂,用最淳朴最简单的方式开启幸福之旅,既浪漫又温馨。
  “我们积极响应移风易俗讲文明,婚事新办树新风倡议,自觉加强个人品德、培育家庭美德、遵守社会公德,争做新时代社会文明风尚的引导者,争当婚事新办的倡导者……”集体婚礼当天,新人代表现场宣读倡议书,代表88对新人发出移风易俗的誓言。这些宝鸡好青年在开启人生新航程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推进婚俗变革,倡导积极健康的婚姻价值观。
  而这次的集体婚礼,只是我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
  据市文明办相关同志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倡导文明新风,针对丧事喜事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行为坚决抵制,特别是在农村总结推广“红白理事会”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农村移风易俗常态化推进机制,不断完善红白理事会运行常态化、督导考评常态化、婚丧嫁娶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常态化、宣传教育引导常态化,促进农村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上向好转变。
  金台区东岭社区居民大多是东岭村民,虽然近年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婚丧嫁娶方面还是沿袭旧风俗。为了倡导移风易俗的好风气,早在2000年,村上红白理事会就提出,不管谁家有红白事,预先向理事会声明或提出申请,理事会成员一方面帮助主家料理事情,另一方面也监督各家按照统一标准办理。
  严禁唱戏、严禁演歌舞、严禁叫管乐队,坚持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互相攀比、不举债办婚事。村上的红白事有了章程,群众家里的事变得省心省事。
  “以前,家里安葬个老人得七八天,忙活几天下来人都要散架了,现在统一成三天,灵堂只准摆一天,既简单又省事,我们都很赞同这个做法。”东岭社区居民黄金彩对婚丧事简办的做法十分赞同。
  这种丧事喜事简办的做法,已经普及到宝鸡的村村落落。据悉,全市已成立道德评议小组和红白理事会1600个,基本覆盖了宝鸡的村庄。
  加强农村建设乡风与产业齐头并进
  培养乡风文明,政府做的不仅仅是规划和设计,更多是培养和引导。宝鸡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落地生根。
  据了解,我市今年以千阳县、眉县、陈仓区省级重点示范县,岐山县、扶风县、凤县市级重点示范县为龙头,整体推进,不断扩大创建覆盖面,目前全市共建成“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897个,其中“村村文明一条街”1360条、农家书屋943个、道德讲堂1026个、村史馆158个,率先在全省实现中心村农村幸福院全覆盖,有力地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
  “我们还深化‘我们的节日’活动品牌,充分发挥在村镇、学校、社区中建立的100余家‘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示范点作用。”市文明办工作人员说,今年我市共策划组织实施重点示范活动108场,引导广大群众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
  此外,文化下乡活动在宝鸡的农村形成了“周周有展演,月月有活动”的局面,更是将农村文化建设推向高潮。
  千阳县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9个,实施文化器材配送、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共享三大工程,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县上还设立县级财政购买文化惠民演出专项资金,坚持开展“文化惠民乡村行”演出、送戏下乡和电影下乡,让村民的文化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乡风变得文明了,村庄更加美丽了,乡亲们的钱包变鼓了。我市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不仅仅狠抓乡风文明,而是以此为媒介,改变群众思想,推动农村发展。
  眉县汤峪镇闫家堡村是“宝鸡市十大美丽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民间社火、秦腔大戏、手工石器等传统文化工艺享誉周边。
  村上在培养乡风文明中改善村容村貌,提振村风民风,积极弘扬新风正气,倡导淳朴民风;同时,还依托靠近太白山的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加速促进乡村文明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
  “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公司运作、农户经营’的发展模式,组建成立乡村旅游发展公司,采取统一经营模式、统一价格标准、统一标牌标识的方式,引导群众规范经营。”闫家堡村村干部说,目前已建成农家乐、农家客栈386户,示范经营户158户。去年,全村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000多万元,户均收入6万元以上。
  通过乡风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品牌,增强了“宝鸡美丽乡村”的品牌价值,带动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如今,这朵精神文明之花在宝鸡的美丽乡村花开正艳。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