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就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作出部署。《意见》不仅提出了要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同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那么,互联网与医疗健康如何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支撑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又能为老百姓带来哪些健康红利?对此,我们不妨读读《互联网+胸痛中心:铸就心的“长城”》这篇文章。据了解,宝鸡市中医医院近年来不断利用“互联网+”的快捷与便利,为患者编织大健康网。尤其是今年以来,医院在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活动中,积极联动基层医院建立网络化机制,建起了全市第一家“互联网+心电监控中心”,率先启动“远程心电监护”项目,使医院的“互联网+胸痛中心”建设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为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创新、规范发展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希望他们的经验和做法,能为我市更多部门和单位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编者
互联网+胸痛中心铸就心的长城
——来自市中医医院的报道(上)
    心血管病一科副主任孙敏查房

    互联网+胸痛中心

       富强木易
  你有过胸痛的症状吗?
  你清楚胸痛时应该怎么办吗?
  你了解“互联网+胸痛中心”是怎么回事吗?
  在文章的开始,我们一再提到“胸痛”,不仅仅是因为这一病症是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重要疾病的常见症状,随时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更深层次的因素是许多读者尚不清楚胸痛的危害和凶险,缺乏对胸痛的认识,别说“互联网+胸痛中心”了,就连如今许多大医院设立的“胸痛中心”,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为此,我们要通过真实的病例说起。
  互联网+胸痛中心:让我们先从三个故事中认识你
  故事一: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凤翔县68岁的杨大爷,7月13日突然出现发作性胸痛,15日病情再发加重,持续胸闷,大汗淋漓,家人将其送至县中医医院就诊。这个医院是宝鸡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网络协作医院,在为杨大爷急查心电图后,医生第一时间将结果发送至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微信群中。医院心血管病一科副主任孙敏查看后,确诊杨大爷为“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在告知县医院立即给患者服用“一包药”、立刻转院的同时,马上启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绿色通道,患者一到即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后,杨大爷胸痛胸闷的症状得到了缓解,生命体征恢复平稳,于7月23日康复出院。
  对急性心梗患者而言,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为什么这样说呢?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颜新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比喻说,人体的心脏就如同一台超级功率的水泵,人体内的血液就靠着这台水泵的动力涌向全身。如果血管堵塞了,血液流通不畅,心肌就会因为缺血缺氧受到损伤,表现在人体上,轻则胸闷胸痛,呼吸不畅,浑身乏力;重则就会致残、致死,难以挽救。因此,越早得到治疗,患者的存活率才会越高。
  据了解,美国将急性心梗患者从就诊到手术首次球囊扩张、血液畅通的时间(简称“门球时间”)——90分钟定为“金标准”。同时,这个标准也成为我国卫生部门对于心梗救治的时间标准。“门球时间”每延长15分钟,死亡率就明显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那么,杨大爷的手术用了多长时间呢?孙敏说,从救护车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后血流恢复,45分钟。
  故事二:24小时为急性胸痛病人“站岗”
  7月3日,家住市区金渭路的陈先生不时感到胸闷气短,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二科主任王安杏诊断他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由于病情并不影响日常生活,陈先生要求开些药后回家休养。为防止意外,医生为他戴上实时远程动态心电监护设备。这样,即使他人在家里,医生也能看到他的实时心电图。当天晚上9时许,医院心电图室监测到陈先生心电异常,医院立即电话通知其家人将他送到医院,CT检查确诊病人患的是主动脉夹层破裂这一比心梗更为凶险的疾病。由于救治及时,患者保住了性命。
  “人们可能对实时远程动态心电监护设备不太熟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一科副主任医师王音介绍,对于胸痛、心律不齐的患者来说,往往一次心电图难以捕捉到有效的诊断依据,但患者又有明显症状,所以多数情况下医生建议他们进行心电的动态监测。不少患者熟悉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即常说的“Holter”,俗称“背盒子”,提供的心电图不是实时的,需要患者回到医院将“背盒子”接到专用仪器上,医生才能看到过去24小时的心电记录。而新的实时远程动态心电监护设备采用互联网实时传送,诊断更为及时,系统对心脑血管进行危急筛查,若发现有危急情况会自动报警。这样一来,无论患者身在何处、白天黑夜,只要有4G信号,医生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实时看到患者的心电图。患者不在医院就可以被准确诊断,并得到医生及时准确的治疗建议。
  故事三:病人尚在宝鸡北京已知病情
  年已七旬的王老太太因急性前壁心梗、心衰等病在市中医医院ICU进行急救。7月20日下午6时36分,佩戴了远程实时动态心电图监护设备的患者,忽然出现频发性早搏、恶性心律失常。严重时远程实时动态心电图出现阵发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市中医医院心电监护中心警报响起,而在同时,北京阜外医院的专家后台监测报警电话也不断地打入ICU病房,提醒市中医医院的医生关注此病人,ICU迅速联系专科医生紧急会诊。心血管病一科杨玲医生会诊后,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能力等改善患者心功能的药物后,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被控制。
  可能会有读者感到奇怪,王老太太身在宝鸡,病情出现异常时,北京阜外医院胸痛中心怎么能知道呢?原来,这要归功于医院的“互联网+心电监控中心”。
  在市中医医院2号楼10层的“互联网+心电监控中心”,我们看到一个巨大的显示屏。这些显示屏上显示着来自宝鸡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网络成员单位患者的实时心电图,患者每一次心跳都展现在屏幕上,具有极强的震撼力与现场感。心电监控中心由心血管病科与心电图室医师实施24小时值班制,只要医生为患者戴上这种心电信息无线传输设备,通过设备上的4G卡连上互联网进行传送,患者的心电图就会呈现在大屏幕上,医院的心血管病专家就会为患者提供在线监测服务。同样道理,由于市中医医院“互联网+心电监控中心”已与北京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诊治中心)专家团队联网,北京阜外医院专家团队提供疑难心电图诊断的技术支持,宝鸡患者不上北京,北京的顶级胸痛专家也能得知病人的情况,随时给予诊断和治疗上的指导。
  互联网+胸痛中心:构建“三全”的胸痛诊疗模式
  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近60万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成为大众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
  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管医院“互联网+胸痛中心”项目建设的拓文说,目前中国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及指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虽然各家医院都开设了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广泛开展了急诊PCI的救治技术,但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并未下降,反而在上升,原因在哪里?拓文举了个十分现实的例子。
  国内某知名医院的一个教授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专家。他在一次学术会上讲道,我国卫生部门对于心梗救治的时间标准为90分钟,他手术时间常常用不了30分钟,可医院每次统计的时间大都超过了100分钟,问题出在哪儿?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分析,出在做各项检查、术前谈话、家属签字等方面。在传统救治模式下,由于缺少有效技术手段,患者不能及时了解自身病情尽快打电话向120求救,院前与院内没有有效衔接,做各项检查、会诊,家属签字、手术,整个过程要费很多时间,很多患者因此错过了抢救的黄金时间,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仍然较高,由此也带来较多的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胸痛中心应运而生。
  拓文介绍,一般来讲,医院的胸痛中心都设在心内科,但心内科只是胸痛中心的一分子。因为胸痛中心不单指哪一个科室,而是由医院心血管病科、急诊科、急救中心、心电图室、放射介入科、CT室、核磁共振室、检验科、信息科等多科室联合协作组成的一个团队。其最大意义在于整合了医院资源,充分发挥出医院人才和技术优势,建立起了急性心梗救治更高品质的“绿色通道”,规范、提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疗流程和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医疗。同时加强基层医院与急诊PCI医院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患者转运,将急救救治工作前移至基层医院,最大限度降低胸痛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使得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在宝鸡建设成立胸痛中心,市中医医院不是第一家,但“互联网+胸痛中心”的创建,却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相比于‘胸痛中心’,‘互联网+胸痛中心’的创建,不是医疗技术的突破,而是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医疗急救等模式的创新。”拓文说,胸痛中心,整合的是一家医院的人才、设备、技术优势,要求医院开设有救治胸痛病人的绿色通道,救治流程要规范,临床路径要达到国家卫生部门相关要求等。而“互联网+胸痛中心”则要求除此之外,还要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立强大的远程心电传输系统,这个系统上连下通,使得整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得到最佳整合,并将规范化流程、技术延伸到整个区域基层医院和120救治网络,推动医院急救模式和医疗方式的变革,为提升区域心血管危急重症救治水平、建设健康宝鸡提供有力保证。同时,“互联网+胸痛中心”还有一项职责,那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广泛深入地宣传医疗科普知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
  据了解,宝鸡市中医医院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的72家医疗单位之一,在全市首家全面开展了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手术,并开通宝鸡地区第一条全天候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使医院心肌梗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从过去的60%左右上升到95%以上,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医院心血管内科,不仅是宝鸡地区最早成立的心血管专科、宝鸡市医学重点专科、宝鸡市心血管诊疗中心,而且还一直是宝鸡心脏病介入的领跑者,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三维标测下的射频消融术(房颤、室性心律失常)等多项技术水平领先宝鸡。
  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今天,宝鸡市中医医院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国家的“互联网+”发展战略,在创建“互联网+胸痛中心”的活动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一步健全完善院内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建起了全市第一家“互联网+心电监控中心”,启动了“远程心电监护”项目,在相关科室的医生中开通了微信群,积极联动基层医院建立网络化机制,推进“一包药”工程,建成了与包括县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在内的医联体成员有效对接的远程医疗平台,为其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重症监护指导等服务。
  同时,医院加大年轻人才的培养,仇卫锋、王音、张斌、徐楷等一批中青年骨干医师脱颖而出,段朝龙、张会军、杨军录等医生均取得了心脏介入医师准入资格,并能够顺利开展高难度的介入手术,保证了任何时候有急性胸痛患者到医院救治,都能提供最高效的抢救。
  如今,宝鸡市中医医院的“互联网+胸痛中心”已经联网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医院的胸痛患者数量、接受治疗情况、病例统计等,中国胸痛中心总部随时掌握。据统计,从今年4月中旬至今,共有近300名来自我市的患者接受了医院“互联网+胸痛中心”的实时心电监测,其中对近150名危重患者成功进行了抢救。
  省、市有关专家在详细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评价说,宝鸡市中医医院“互联网+胸痛中心”创建至今,通过上下联动使医联体成员单位的资源合理分配,统筹协调了院前急救系统、具备胸痛救治能力的医院和基层医院实施统一的诊疗流程,使胸痛患者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关键治疗。一个基于胸痛协同救治的“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胸痛诊疗模式,在宝鸡已现雏形。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