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本期发布:
方英文推荐好书《群山绝响》——
顺从内心的书写
  我的长篇小说《群山绝响》首发式,读者多过预期,几百册新书一口气签售完了。没感觉累,倒有几分欣慰。《群山绝响》是拿毛笔写的,每天六点起床,洗漱沏茶,酝酿情绪半小时,开始写作。就写一小时,产量不过三百言,最多五百字。然后乘公交车上班去。钱锺书那么精灵的脑瓜子,每天写《围城》也才六七百字。吾辈得保守点才是。坚持三年时间,如未外出,天天清晨如此,终于写满二十册宣纸手札本。录入电脑显示二十三万字,冷冻几个月开始增删修补。有一搭没一搭的,增删修补了两年时间,出版后标示为二十五万六千字。也许是读者从媒体上知道了作者确实费了功夫,这才来热心捧场吧。
  首发式上有个男子提问,手拿一张纸片对着话筒念叨,核心意思是:陕西作家从柳青路遥到陈忠实贾平凹这“四棵大树”,写作都有各自的使命感,您的使命感是什么呢?我一听就乐了,因为这是典型的陕西文学研讨会发言模式。在几乎所有新作研讨会上,与会者清一色评论家;作家多数时候只有一个,就是作协主席。与会者由于整日东奔西走忙于繁荣文学,也就没顾上看新书。抓紧在来时的车上,翻翻序言与后记。但是仅掌握这点资料,便不足以发言起码十分钟。怎么办?好办。先通报自己近日读了某本西方理论书,“引发我对于文学的一个新思考”;接着从柳青路遥谈到陈忠实贾平凹。如此,大抵过了十分钟。现在可以坦然从容地“研讨新作”了——只需说个三五分钟,“好了,还有很多话就不说了,不耽误其他专家发言了”……会后合影,吃酒。有时先合影,因为头面人物忙得很,摄像机前露个脸,“剪彩发言”几句随即离开,要赶往另外的场。研讨会的这种模式,自有其产生的土壤与合理性,实在也无可指责的。只是客观效果上,愚以为阻碍了文学进步。不断地强调颂扬“四棵大树”,无异于自竖四根标杆,自围篱笆,唯四样风格最好。文学有没有标杆?当然有,但那标杆是相对的,而非绝对。文学是面对天下的,面对人类的,小村落化了就不大好。
  于是我回答提问者说,您列举的陕西文学“四棵大树”,我对他们一向心怀敬意。但是坦率汇报您,我读他们作品很零星很片面。一因他们基本写的是农村,而我也是农村长大的,读熟悉的东西有点浪费光阴是不?在我看来,读书一如旅游或恋爱,自然是越新鲜越好啦。所以,至于他们写作的使命感究竟是什么,我还真不大清楚。不过您既然说到“使命感”,那他们的写作就一定有使命感的。我推测那种使命感,大约是把写作当作一种改造社会、提升道德的责任与担当吧?这是很值得我崇敬的。
  只是我很惭愧,我写作没有使命感,谈不上什么写作境界。我写作全因我喜欢写作,纯属顺从内心之写作冲动。何况我是业余写作,写与不写一概由我自己决定。就算我是专业作家,我一年四季不写一个字,就隔三岔五地给业余作者传授传授写作经验,谁敢扣我一分工资不成!
  我的写作动机就这么简单:喜欢写作。这如同猴喜欢上树、羊喜欢上坡,食客喜欢上菜、演员喜欢上台一样,本能的东西,没必要非得追究个道理来。至于具体的写作过程,我也只是被形象与细节牵着鼻子走,完全受制于激情,不受任何文学样板与文学理论之影响。但是,只有当作品草稿完成,冷冻一段时间后修订时,“社会意义”才来干扰我——因为作品得面世啊,不是藏之名山啊。具体说来,写作过程是私事,修订出版是公事。二十四年前在一个大学演讲,就是随后发表的《把美和愉快传染给读者》,算是我的“文学观”吧。我自信一直照此践行至现在。践行得怎样?我自己是不好评估的。
  关于文学——此处只谈小说的作用,这也没有标准答案。在珍藏版《落红》“再版后记”里我说:“文学,就是打开人性,分享我们自身。”“打开人性”,是指创作者理应如此要求作品;“分享我们自身”,是(期望)读者阅读时的感受:哦,这个人物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恋爱我也经历过,比这还传奇呢——达到这种阅读效果的文学,便是好的文学。
  《群山绝响》首发式上另一个读者提问,说文学是人生的教科书,作家是读者的导师……我回答说这个说法比较久了,流传甚广;不过我更乐意把作家看成是读者的秘书。读者忙于各行各业,职场谋生颇焦虑,奔名走利烦恼多,于是阅读文学,暂且避开世俗喧嚣。这一阅读不打紧,那种冬眠在读者脑海里的往事存盘被激活了。不时停顿或掩卷,回味家族与阅人,经验与世相。同时联想的翅膀,如花季的蝴蝶翩翩飞翔了。此时的阅读心理,开始进入评论家角色:这里太真实生动了!这里虚假!这里可以写得更好啊!这个场景这个事件我似曾相识……因为读者无数,总有读者比作家经验丰富,处理人情世故比作家(作品里)更高明、更奇绝。但是即便如此,生活里依然不可或缺作家这一特殊劳动者。没有作家,读者的精神生活将出现很大的短板。作品是否有生命力,完全取决于读者是否阅读、是否共鸣、是否积极参与进作品的人物里同悲共喜。正是从这个角度讲,我才认为作家是读者的秘书。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