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7版: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第08版:广而告之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文化周刊
第11版:文化周刊
第12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从西府村落走出的宰相
车圈村走出的宰相王珪
蟠龙塬走出的宰相党崇雅
魏家崖村走出的宰相杨炎
扶风窦家走出的宰相窦威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蟠龙塬走出的宰相党崇雅
主张依法办案,减免灾民赋税。
本报记者张帆
清顺治十二年,在今金台区蟠龙镇南塬边蟠龙山村的乡间小路上,村民们经常会看到一位老人孤独的背影,他骑着一头瘦毛驴,后面跟着一个童仆,一老、一少、一驴默默地朝着西山走去。谁也未曾料到,这位孤独的古稀老人就是“退休”回家的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党崇雅。
党崇雅,字衡彬,号于姜,宝鸡蟠龙山村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他27岁中举人,40岁中进士,在明后期官至户部左侍郎。然而,随着大明王朝的土崩瓦解,党崇雅先是跟随李自成,后从清,顺治元年再次入仕,历任户部侍郎、刑部左侍郎、刑部尚书、户部尚书、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其间还兼任太子太保等职,可谓位极人臣。后来,党崇雅以70岁高龄隐退返回家乡。
党崇雅虽三易其主,由明臣而降大顺再转而仕清,但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党崇雅恪尽职守、治国辅政的初心不曾改变,因此从一个七品地方小官,最终跻身一品中央大员。在清初人才急缺的情况下,党崇雅先后掌管钱粮赋税、刑部律法,他反对株连无辜,主张争取民心,参与编撰了《大清律》、主持编修了《资政要览》《劝善要言》等著作。他还为陕甘受灾地区减免赋税,使成千上万的百姓度过灾荒,对清初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政权的稳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党崇雅在仕途上成就斐然、贡献突出,但他三易其主的经历却被人诟病。加之党崇雅的儿子党恂如英年早逝,孙辈又尚年幼,常常门庭寂寂,他的晚年生活让人唏嘘不已。70多岁回到老家后,这位孤独的老人便将自己隐没在西山一处“意先居”石洞中,用写诗来抒发失子之痛和回忆一生功过。“追昔泣今,此心之悔,翻天覆地,犹然我也。秦人不自哀,谁其哀之……”“心涛千丈血,点点向谁倾?”这位三朝元老宰相党崇雅在诗集《鹃失啼》中,如此诉说着不幸与苦衷。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