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卉
80年前,中国第一个工业合作社在宝鸡成立,中国工合第一个地区办事机构——西北工合办事处也在宝鸡成立。当时,宝鸡的工合运动不仅解决了一大批难民、伤兵、贫苦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通过组织生产,争取国际援助,很快为抗日前线部队支援了大量军需用品,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80年后,宝鸡学者张占勤潜心工合研究,精心编撰的《宝鸡工合记忆》由西安出版社出版,为宝鸡建设新时代“工合城”、推进宝鸡的国际化城市建设再书华章,也让各界目光再次聚焦宝鸡,投向了这位能写善译的学者。
翻译给他的工合研究插上翅膀
除了编著《宝鸡工合记忆》,由张占勤主持的省委党史研究室重点课题《西北工合运动史》20万字也已定稿;尤其是,他的论文《抗战时期宝鸡工合运动研究》,去年被评为宝鸡市第14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而他近年来发表的《艾黎自传中的拐村应为虢镇》《宝鸡工合中的中共党组织》《西北工合运动的历史贡献》《路易·艾黎与海伦·斯诺的共同之处》等一系列研究文章,也都广受关注。
周围亲友也在纳闷,只知道张占勤的文章写得好,说起英语wonderful,怎么又做起了工合历史研究呢?其实,在看似“一鸣惊人”、推出专著的背后,是他苦心孤诣、锲而不舍钻研的结晶。原来,作为宝鸡市翻译协会名誉会长,张占勤经常参加省翻译协会举办的活动,其间,他结识了著名翻译家、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安危,安危老师给他提供了海伦·斯诺有关工合运动的英文资料,张占勤就这样一边翻译,一边做起了工合历史的研究工作。
张占勤主张作家学者化,即每一位作家都要有自己的研究领域,使自己尽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每位作家从事的研究领域,就是他写作的根据地。翻译的真功夫在翻译之外,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还应成为某一个领域的研究者。当然,真正要兼顾做好写作、翻译和研究这三方面工作殊为不易,不但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张占勤将功夫下深下透,持之以恒,便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果。他在《中国工合》杂志发表的《悼念我们的英国朋友乔治·何克》《卢广绵先生给乔治·何克父母的一封信》,正是从海外获得原始资料,译成中文的。
一张纠错清单换来一份邀请函
“只要打通了一条经脉,许多知识会在此融会贯通,它们会互相促进,相互提高。”这是张占勤多年研究工作的心得。
众所周知,中国工合的创始人路易·艾黎是用英文写作的,他的《自传》也是英文版的。张占勤阅读《艾黎自传》原著不下三遍。在阅读的过程中,他发现翻译的两个版本(1987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和1997年新世界出版社)都有瑕疵,有错译的,也有漏译的。如将“虢镇”译为“拐村”,将“姨妈”译为“姑妈”,将“一位管了64个合作社的指导员杳无音信”,译为“64个合作社的指导员杳无音信”,将“孙中山的亲戚陈志昆在东南工合办事处”一段话漏译等等。为此他将自己发现的10多处问题列出了一个清单。
2017年4月,甘肃省委举办路易·艾黎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邀请张占勤参加。开会前一天,他了解到甘肃人民出版社将在这次大会上举行《艾黎自传》第三版的首发式。他突然想到了自己列的清单,“哎呀,清单中的问题有没有解决?能不能纠正?”……张占勤焦急万分,却也没有好办法,只好将这个清单发到“艾黎研究中心微信群”里,此举引起了微信群里全国各地学者的关注,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副主席李建平曾是路易·艾黎秘书,他看到信息后,立即协调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与张占勤核实。最终,问题全部更正了。
在《艾黎自传》第三版首发活动中,张占勤作为参会代表中唯一的学者上台受赠新版《艾黎自传》。李建平参加了这次纪念大会,会后他与张占勤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对张占勤说:“我带了这张邀请函,正是专门给你的。”他邀请张占勤出席第二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纪念路易·艾黎大会诞辰120周年大会。当天下午,他们就从兰州乘飞机到了北京。
翻译著作向世界推介宝鸡
对张占勤来说,翻译、研究、写作、出版工作已经够他忙了,但他不愿错过任何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
2016年9月,在西北大学举办的“两个斯诺的中国情结国际研讨会”上,张占勤作为工合研究专家作了“两个斯诺与宝鸡工合”的发言,详细陈述了埃德加·斯诺与海伦·斯诺对宝鸡“工合城”所做的贡献。会议刚结束,海伦·斯诺的侄女,美国海伦·斯诺文学托管会主席谢莉尔·毕绍夫激动地找到张占勤。她说:“你的发言太精彩了,没想到你对工合研究这么深入,我要重新给你写一段话。”原来,开会前一天,张占勤请她给自己题词,可能由于时间关系,她只是很简单地写了几句。大会发言后,她觉得前一天写得还不够,要重新写。
北京出版集团准备翻译出版英国记者乔治·何克的著作《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并委托陕西省翻译协会负责翻译工作。这是一部反映工合运动的长篇纪实性报告文学,翻译此书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陕西省翻译协会决定由张占勤来负责这项工作,张占勤与西安高校的两位老师一起,在短短三个多月时间里便完成了任务。
2016年9月,乔治·何克的专著《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英汉双语版在英国举行首发式。张占勤作为此书的译者代表访问了何克的母校——牛津大学和圣·乔治中学。出国访问前,他写了一幅书法作品,将何克的专著“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ISEEANEWCHINA”两种文字用中国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落款为“中国宝鸡”。
在圣·乔治中学举办的活动现场,张占勤的这幅中英文书法作品得到了该校校长的礼遇——校长接受礼物后,一定要给何克的第二故乡宝鸡写一句话,表达他们的深情厚谊:“我代表乔治·何克曾经就读的学校的全体师生,感谢你们翻译和阅读何克的这部作品,期待以后去宝鸡看看。”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张占勤以写作与翻译为帮手,潜心工合运动研究工作,终有所成。目前,他已是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合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他说,宝鸡是中国工合运动的发祥地,是全国“工合”运动的旗帜,他要努力做一名沟通宝鸡与世界的使者,令宝鸡“工合城”声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