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本期发布:
王震在虢镇的那些事
◎莫军炜
  王震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解放战争时期,王震在虢镇曾留下许多佳话,最有趣的是他借“虢”字教育全军将士必须要学文化和惜才爱才的故事。
  1949年5月,在兄弟部队配合下,王震率部解放了咸阳、武功、扶风、岐山、蔡家坡等地,并击退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部的联合反扑。6月,王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由第1军、第2军和第7军组成)司令员兼政委;7月,参与指挥扶眉战役,于14日解放了虢镇,并同兄弟部队一起,歼灭胡宗南主力4个军4.3万余人,为解放兰州创造了条件。
  据传,王震将军经过“虢镇”时,不认识“虢”字。部队过了虢镇,王震还在想着这个复杂冷僻的字,便拿出字典查看;待弄清“虢”字的读音,并知其含义后,王震跳下吉普车,将“虢”字写在地上。他问身边的战士们谁认识“虢”字,有的战士读作“hǔ”,有的读作“cùn”,王震说他也是刚认识这个字,也才了解了虢镇这个地方。“虢”是比较古老的字,虢镇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在距今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及其部落活动的主要区域,西周时是周文王胞弟虢仲的封地,秦武公时设置了虢县,南北朝时设置了武都郡,北周时设置了朔州州府。秦、汉、隋、唐、宋和元朝前期这里一直是虢县县城;元朝中期虢县并入宝鸡县,成为宝鸡县第一大镇。
  后来,在行军打仗和建设新疆过程中,王震经常拿“虢”字考他的士兵。能认识“虢”字的算有文化,可以提拔个班长、排长之类。能说出“虢”字背后的深度广度的,那可算是“大文化人”了,会破格提拔重用。他多次借“虢”字教育全军将士,今后要建设新中国,必须要学文化,学文化就要先学会“虢”字这个“拦路虎”。
  多年的战争实践,使王震将军深深认识到知识分子的重要。他对能成才的人竭力培养,对于已成才的人倍加珍视。在解放虢镇时,王震了解到镇上有个叫刘明寰的人,曾在英国利物浦大学攻读热电专业,而且还是该校的一名高才生,在虢镇开办的“兴新纺织厂”由于受到盘剥苛敛之害,工厂正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得知这些情况后,王震当即到刘明寰家拜访,但刘明寰躲在家里不愿出来。第二天,王震大清早又来了,终于见到了刘明寰,一见面就问:“你是刘总吧?我是王震。”王震一见如故的诚恳态度,深深感动了刘明寰。刘明寰便将纺织工厂因受社会压力、人际关系影响而濒临破产的困境,一一告诉了王震。王震笑着对刘明寰说:“现在改天换地了,人民的天下从此开始了。你有知识,你的事业也应该从头开始!一个热电专家,办一个小小的纺织厂,本来就非你所长。你只要愿意,就请跟我们到新疆去,在那里有多少力量,你就可以使多少力量,我保你能发挥全部才能。”最终,刘明寰打消了顾虑,参加了解放军,被王震任命为第一兵团军工部长。对此,有些工农干部不服气,在背后说怪话。王震知道后,对这些干部说:“你们都是近视眼!你们要懂得,子弹打不到的地方,科学知识是可以打到的。”兰州解放后,王震又让刘明寰担任第一兵团驻兰州办事处主任,主要任务是动员知识分子参加工作和筹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器材与资料。刘明寰不负王震对他的重望,勤勉工作,用自己的才智,做出了一番成绩。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