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变化都很大
7月18日,2018岐山周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后,巨晓林并没有休息,而是顶着中午的烈日在县城里逛了逛。作为岐山籍名人,每次回家乡岐山都让他特别高兴。在他看来,每次回家都能发现宝鸡的新变化,这样的变化让他既高兴又自豪,也让他对宝鸡将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几个月前因公去过宝鸡一次,市区的变化之大真的让我惊讶。我是从事铁路建设的,所以对交通的发展比较关注,无论铁路还是公路,宝鸡的建设成就确实变化巨大。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可以说宝鸡正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除了市区里面,这次回岐山参加周文化艺术节,感觉岐山县城又不一样了。特别是农村周边的环境卫生变化很大,硬化的道路四通八达,而且我发现周文化元素在岐山到处都能看到,我从心里感到高兴。”在巨晓林看来,宝鸡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咱们国家的交通以后会越来越便利,位置上的限制会越来越小,宝鸡要好好利用国家大力发展交通的契机,把优秀的周文化宣传出去,也把外面好的东西引进来。”
四城建设文化很重要
作为交通人,巨晓林喜欢研究交通对一个城市的影响。在他看来,交通的便利对于文化的影响不容小觑。“规划是一个城市最应该注意的事情,所有的城市建设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这个长远规划就是要把交通的影响考虑进去。现在宝鸡的交通条件越来越好,将来来宝鸡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时候我们大力发掘周文化,就需要考虑当游客多了,天南海北的人都来宝鸡了,而这里的周文化能给游客带来点啥、能让游客知道些啥?我去过很多地方,很多城市的发展都很重视文化内涵的发掘,宝鸡在文化发展上,有别的城市不具备的先天优势。这次参加周文化艺术节,我认为咱们对文化的发掘要继续加深,要把文化研究的成果转化成旅游产品等实物,将来要为全国乃至世界贡献更多的研究成果,让周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虽然身处外地,但巨晓林一直关注着宝鸡的发展动向。宝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城”建设,他认为特别好。“工业是一个城市的基础,只有工业发展强大了,城市发展的基础才能牢固。宝鸡发展装备制造业名城就是打牢基础,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国际化城市建设、幸福美丽城市建设,就可以在牢固的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宝鸡提出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特别接地气,也是找准了宝鸡发展的关键,而周文化的发掘是软实力的提升,是可以反过来帮助其他建设目标的。我去过的很多大城市,无一不是工业发展和文化发展都十分并重的城市,相信宝鸡以后也会成为这样的城市。”巨晓林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一个城市的发展后劲,就是来自文化的发掘。“周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原点,很多文化都是围绕周文化发展而来的,咱们有幸出生在岐山,出生在周文化的发源地,我认为,咱们就是要讲好宝鸡故事,就是要讲好周礼故事,通过对周文化的研究,把真正优秀的周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让宝鸡更有名气,让岐山更有名气。”
出门在外推广周文化巨晓林认为,随着网络等传播手段的发展,获得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多,但对城市文化的挖掘则要慢工出细活。“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感觉正是周文化所提倡的精神支持着我。埋头苦干、谦让和谐、遵守原则,这些都是周文化中特别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东西,我们要把这些优秀的周文化内容推广开来,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让周文化影响到每一个人,这样才能有真正的文化自信,也才能为生在宝鸡而自豪。”
作为宝鸡籍的名人,巨晓林对推广宝鸡、推广周文化不遗余力。“很多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就反问一句,知不知道《封神榜》,那讲的就是我出生的地方,我感觉这是作为宝鸡人天生的骄傲。我认为,出门在外的每一位宝鸡人,都有义务推介宝鸡,推介宝鸡的历史文化,主动当咱宝鸡的宣传员。”巨晓林说,每次在外地吃到臊子面、擀面皮,他能高兴个四五天,为在外地见到越来越多的宝鸡元素高兴,也为自己身为宝鸡人而自豪。
谈到今后周文化研究发展的方向,巨晓林认为,文化研究要跟当下的生活相结合,研究周文化一定不能只停留在论文里、书籍中,这样的研究缺少活力,自然而然就没有旺盛的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把周文化中优秀的、能够体现中国智慧的东西提炼出来,跟当下我们的生活相结合,让周文化的知识体现在如今的生活中,这样才能让研究“活”起来,让优秀的文化成为指导生活的法宝,这样的研究也才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