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到夏季,“看海”一词频见网络,由于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被群众戏称为“看海”,其实这道出了群众心中的不满与无奈,也暴露出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连日来,我市出现了持续性降水天气,在这期间市区哪些地方出现了内涝?其根源是什么?今年计划实施的项目分布在哪些区域?负责着金台、渭滨、陈仓三个辖区街道日常养护的宝鸡市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处目前做了哪些工作?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住建局——
城市发展快排水能力相对滞后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近年来,不少市民发现,一到夏季,每次出现急降水,市区一些路段以及涵洞、桥底,就会出现大量积水。这一情况除了和地势有关,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呢?
宝鸡市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解释,如果将一杯水倒在水泥地上,好一会儿水才会下渗、蒸发完;若是将水倒在泥土地上,水很快就会下渗完。这样的一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内涝出现的直接原因。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展,土地、绿地等能够调蓄雨水的面积相应减少,水泥路面、建筑物屋面等不透水面积大增,这严重阻碍了城市排水和渗透雨水的功能,导致暴雨之后雨水不能及时下渗。
然而表面看形成内涝的直接原因是强降雨后排水能力不足,而暴露出的深层次原因则是排水系统建设问题。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面积逐年扩大,地表径流量大大增加,一些排水管网路线长、改造滞后,排水管道接纳能力小、排放量小的弊端日益凸显。
还有雨污管道未分离、雨水井口容易被树枝树叶堵住等,也是造成排水不畅的原因之一。
我市市区沿渭河呈东西狭长地带分布,南北地势高、高速路从城中穿过,遇到暴雨,南北高地势区域和高速路地面流水大量涌入城市,加之渭河蓄水、城市管网不能就近排入渭河,只能向下游延伸,所以极易造成内涝。
启动应急预案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早在今年4月,我市住建系统就制定了《2018年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安排部署我市今年的排水和暴雨内涝防范工作,并开展防汛演练,做到未雨绸缪。
记者了解到,《预案》显示市区各雨水泵站要在汛期到来前,完成泵站的检修和试运行;各养护所要提前做好主要道路和重点低洼地带排水设施的清掏、疏通工作,消除造成内涝的不利因素;防汛抢险队(养护所)要严阵以待,一旦发生险情应立即赶赴现场抢险,确保城市道路、排水、桥梁等市政设施安全畅通;城市市政监控系统应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安排人员24小时留守值班,对重点易涝地带及出水口进行实时监控调度。养护所要及时组织人力上路检查,及时清理收水井,确保市区排水畅通。当雨水造成路面大量积水时,要及时切断交通,设置防护警示标志,禁止人员、车辆冒险通行;汛期城管监察科要组织人力加大巡查力度。
据了解,为打好防汛抢险这场“硬仗”,今年宝鸡市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处准备了反光三角锥50个,警戒灯10盏,编织袋1000个,以及绑扎材料、潜水泵、发电机、电缆线、排水软管等几十种工具,统一保管,除汛期外,任何部门不得随意挪用。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防汛排涝是汛期城市管理的一件大事,要早预防、早准备,随时待命,确保汛期应急处置工作及时、高效、有序开展。”
紧急改造积水点对症下药解难题
5月份以来,我市已经经历了多次小到中雨天气,市政建设部门利用雨天,全员出动,查找内涝积水点,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办法,并第一时间安排各辖区管养部门进行疏通、清理和改造,目前已完成市区7个积水点改造。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市区新建路与西凤路丁字路口以南的区域,经工人测量发现了低洼积水处,处于两座收水井中间,由于雨水无法及时排走,后期工作人员在低洼处加设了收水井,使雨水可以顺利排入雨水管网中,施工完成后经过了两次降雨考验,暂无积水情况出现。
在市区宝光路与鱼水路丁字路口处,因该处地势较低缺少收水井,下雨时易出现积水,工作人员在此埋设PVC管,并就近接入人行道排水检查井内。而市区火炬路怡和酒店对面也是地势较低缺少收水井,但又因距离收水井较远,施工人员在原积水区域加铺沥青砼面层。
此外,金台区铁塔路及高速辅道、行政中路北头西侧、陈仓区建国路中段也通过加设收水井、埋设排水管等方式进行改造,使得下雨时路面积水情况得到有效缓解。
针对一些积水严重的路段,宝鸡市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处将其“备案”处理,根据财力和安排,有计划地进行“手术”处理。如对原团结路口附近报废的管道进行实地测量设计,清掏淤泥和加固管网并打通与城市排水主干管和渭河的连接,在大雨天起到了泄流作用;金陵一桥东头桥下逢雨必涝,他们利用其紧临金陵河的优势,进行自动排涝分流建设,解决了桥下逢雨封路的问题。下一步还将对公园路片区、大庆路片区实施内涝治理“大手术”,从根本上解决内涝问题。
海绵城市改造城市内涝治本之策
网上有种说法:“一场大雨就是一场考试,检验着城市的良心。”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我市住建部门也在想方设法交给市民一份满意的答卷。近年来,他们也通过海绵城市改造等做法,标本兼治,以达到部分路段和小区“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效果。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念好“滞、渗、蓄、净、用、排”六字经,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会“呼吸”,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不易形成内涝,在需要时,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减少城市遇到暴雨时出现“看海”的尴尬。
我市从多年前就开始海绵城市的尝试,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设立生态停车位,在下沉式公共绿地里修建雨水收集池,让路上的雨水根据地势流入绿化带,土壤吸收、渗透一部分,但当渗透达到饱和,水位较高时,积水就可以通过雨水井进入地下管道。
在市区东风路、金台大道、中山路等路段,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设,自行车专用车道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透水砖和透水混凝土能使雨水快速过滤渗透流入绿化带渗水井。
宏文南路等路段建成了低于路面20厘米的下沉式花坛,通过道沿排水、卵石过滤、铁筐拦污的方式,实现了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全面推行雨污分流,使雨水、污水各行其“道”,雨水就近排入河流,减少雨污水同管道混流不畅引起的内涝。近期开工建设的大庆路、宏文路改造,也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全部运用进去,铁塔路、大庆路东段的内涝积水问题将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