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廉政广角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西秦视点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时事•广告
第09版:文化
第10版:今日高新
第11版:副刊•连载
第12版:综合
标题导航
|
人工智能 改变传统课堂
人工智能进课堂需理性
教育的灵活性在于用好大数据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人工智能进课堂需理性
“人工智能+教育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教育时代已来临。”……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了教育圈的热词,不少学校将人工智能教学设备引入课堂。不过,人工智能不是“万金油”,引入课堂还需理性。
首先,人工智能设备仅是教学辅助工具。人工智能进入课堂后,海量的音频、视频等,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为此,不少学校纷纷将人工智能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并希冀智慧课堂可以成为学生在新高考时代“弯道超车”的秘密武器。但其实,人工智能在本质上仍属于教学辅助工具,因此,学校在引入智慧课堂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人工智能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方便教学,但并不能代替教学,也不可能让教育一蹴而就。
其次,人工智能教学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来了,传统课堂正在悄悄改变:大数据让“南郭先生”无处藏身;海量资源让课堂知识无限扩展……但是,电子化的人工智能设备用多了,也会对学生的眼睛、颈椎、手肘等造成劳损伤害。同时,人工智能设备与网络服务平台相连,可以方便学生查找资料,但也给学生沉迷网络找到了借口。此外,人工智能+教育,并非简单地引入人工智能设备,而是需要学校重构校园文化、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从而达到活跃课堂、促进教学的目的。
总之,人工智能固然有酷炫的新技术、有海量的新知识、有连接海内外的新特点,但是,教育是一个静待花开的漫长过程,需要学生静下心来,用眼睛、大脑细细咀嚼并消化知识。酷炫的技术和海量的知识并不一定适合于每个孩子。因此,将人工智能引入课堂还需理性。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