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梁家河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系列评论之一
 

本报评论员

  学问之道,不只限于知识的积累。人生阅历、艰苦磨炼以及理想信念,更是如湍湍溪流,滋润着一个人的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正是他在磨砺中成长,在苦干实干中坚定“要为人民做实事”信念的七年。正如他所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个大学问,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洗礼。
  梁家河是增长知识的大课堂。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教给了习近平“土”学问,他学会了耕地、挑水以及扬场,适应了农村虱子、跳蚤、臭虫满屋爬的环境,与村民一起吃起了酸菜、糠做的窝头、黑豆钱钱饭……而且,无论条件多艰苦、时间多紧迫,读书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事。在繁重劳作的间隙、在寂静的子夜,在田间地头、在水利工地,冬去春来,日复一日,习近平总是手不释卷,从古典名著到现代经济、从国内文学到国外名著,丰富的阅读量,让他有了理论积累。“取人之优以善己。”爱学习的习近平给了广大党员干部答案,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是滋养人才的源泉,用书籍来补足精神之钙、填补阅历之空白,才能为我们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为宝鸡“四城”建设、为我市矢志不渝加快追赶超越贡献力量。
  梁家河是练就本领的大熔炉。在艰苦岁月中,习近平不忘读书修身,练就了一身本领,而且他还把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梁家河,他带领群众打淤地坝、修建沼气池,教村民苦干巧干,开创梁家河的第一个缝纫社、第一个磨房、第一个铁业社。习近平“学以致用”,就是为了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体现了强烈的为民服务意识、锐意创新精神和带头实干作风,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梁家河是服务群众的大舞台。基层是大课堂,群众是好老师。七年的知青岁月,习近平和乡亲们吃酸菜喝糁子,住窑洞睡土炕,挨饿受冻,亲身经历了普通群众的艰苦生活。他从一个“北京娃”到“受苦人”,从挣工分不如妇女到成为种地好把式,再到后来乡亲们夸他好后生、干活不“撒奸儿”……习近平用自己青年时代在基层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基层锤炼,就要做到心随党走、情系群众、为民服务,要在基层磨炼中不断升华精神思想、检验工作作风、提高干事能力。如今,宝鸡的脱贫攻坚工作、“四城”建设都在加快推进中,这些更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扎根群众,了解最真实的民情民意,时刻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真正把服务群众放在心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承诺。
  梁家河是一所学校,习近平在这里收获很多。他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七年的知青岁月,让习近平学到了大学问,而他的经历也让我们懂得,只有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让学到的大学问变成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大作为。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