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政法专刊
第06版:西秦视点
第07版:社会新闻
第08版:金融之窗
第09版:健康养生
第10版:特稿
第11版:副刊
第12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又见麦收
碾场岁月
土槐浓荫成胜景
飞凤山凤影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碾场岁月
◎冯纪隆
我的家乡地处关中平原,雨水充沛、物产丰富,有“八百里秦川”的美誉。肥沃的乡土养育了纯朴的乡亲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俭朴自在的生活。
乡亲们平时生活悠闲,可过去每到碾麦时,家家户户都忙起来了。“三夏大忙,绣女下床”,说的是到了麦收季节,连平日大门不出的绣女也下地抢收,更不用说身强力壮的汉子了。
碾麦前首先要准备好碾场,俗话说:“碾好碾场,三夏不慌。”每年立夏前后,家家户户开始精心收拾碾场。在我们关中农村叫“光场”,意思是让土场光滑平整。光场是件细活儿,就像绣花一样,得仔仔细细地收拾,来不得半点急躁。好的碾场不但要坚硬结实,碾麦子时麦子也不能嵌入碾场面里去;同时,碾场要光滑无缝隙,碾时麦子不能掉进碾场缝隙里,只能在碾场上面滚动。准备好这样的碾场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光场时不能用牲口拉碾子,而是用人力轻轻地推着,来来回回仔仔细细地碾,直到脚下的土地被碾得平坦、硬邦邦为止。光场就像烙锅盔一样,得用细火慢慢地温,这样精心整弄,每天最少得碾十几次,最少也得十几天时间。光场的时候,乡亲们每天早早起床,先用水轻轻洒湿碾场,再用碾子轻轻碾。有疤痕的地方先撒上土灰,防止碾子粘地。到收割那天,碾场经过上千遍碾压,像水泥地板那般平滑坚硬。乡亲们的碾场大都连成一片,有十几亩大,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型露天广场,煞是壮观。
凉风习习的夏日夜晚,忙碌了一天的乡亲们解开早已湿透的衣服,抖动着身上的泥土,任凉风吹拂,一天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傍晚的碾场吸引来南来北往的小贩们,他们拉来水果,碾场又变成乡村的小集市。小贩们热情地游说,吸引了孩子们的眼光。乡亲们这时往往都很大方,只要价钱合理,就让孩子们从刚刚碾的麦堆里盛出些新麦,换回些水果。
夜晚的碾场成了乡村的餐馆。农妇们把早已准备好的饭菜送到碾场上,碾场上香味飘溢。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聚在一起,坐下来细细品尝可口的饭菜;吃着新鲜的瓜果,享受着生活的甜蜜。乡亲们听着收音机,聊着今年的收成,计划下半年的打算。大人们聊天休息,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偌大的碾场给孩子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欢乐。灯光下,孩子们打滚、撒欢,从麦堆高处往下溜。调皮的小孩用麦秆编成各式各样的小笼子,忙着找知了、蚂蚱;玩累了到碾场旁边瓜园和菜地里摸上几根黄瓜或者几个西红柿解馋。
夏忙之后,一场绵绵的秋雨使坚硬的碾场变得松软。乡亲们趁此把碾场挖成菜地,种上蔬菜。碾场又变成了乡亲们的小菜园,为勤劳的乡亲们提供新鲜美味的蔬菜,乡亲们从秋季一直吃到第二年立夏。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