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西秦视点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体育周刊
第08版:地方志
第09版:社会新闻
第10版:特稿
第11版:公益广告
第12版:专题
标题导航
|
强化精准施策推进产业脱贫
火了乡村游乐了贫困户
养猪卖水果奔向好日子
教育扶贫需要精准发力
户外劳动者的另一个家
学深悟透学以致用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教育扶贫需要精准发力
时下,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期,从硬标准上来说,很多贫困户的钱包日渐鼓起来。然而,笔者在扶贫一线采访时,发现很多贫困户对扶贫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诉求,尤其在教育扶贫领域,他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自家背着书包的孩子多些扶助,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必须承认,我们在教育扶贫领域做了很多工作。笔者在不少贫困户家中,都看到墙上醒目地张贴着的“贫困学生资助明白卡”,教育部门对这些寒门学子从学杂费、书本费、营养改善费、生活补助费等方面予以了大力免除和补贴。不能不说这是一件好事,但这些费用严格来说依然属于“钱包”范畴。笔者在基层采访时,一名贫困家长踌躇再三,对笔者说出了心里话:“免掉这些费用真好,我们打从心里感恩。只是,我们家穷,人没啥文化,也辅导不了孩子学习,要是能在这方面多帮帮孩子,那就真扶到‘穷根’上了。”
贫穷没有“遗传性”,但客观地讲,贫困人群大多学历不高,让他们辅导孩子数理化知识并不现实。以我市金台区新福园小学为例,这里有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正在求学。笔者与老师一同家访,有一对兄妹从小没有穿过新衣,铅笔头捏不住时,就会用胶布把旧铅笔头和新铅笔粘起来接着用。照管这两个孩子的奶奶目不识丁,她告诉笔者,现在穷不怕,最怕的就是孩子没文化。前些日子,老师针对孩子的学习“开小灶”辅导功课,两个孩子期中考试都考了A等,这让她高兴得一夜没合眼。
很明显,教育扶贫不同于产业、金融、就业等直接“扶志扶智”的方式,而是作用于贫困家庭中未来的“志”与“智”。只不过,这种扶贫方式不会在短期内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莫欺少年穷”,如果从扶贫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实际上,一个贫困家庭,如果孩子能够读书有成,就有“造血”能力去改变一个贫困家庭的经济构成。从这一点上来说,“书包”与“钱包”有着必然联系,所以脱贫攻坚要扶“钱包”,更要扶“书包”。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