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红腰带
  第十六章书生意气
  公中略先生一根讨饭枣棍闯县城在扶风县传得沸沸扬扬。不久,县城里又传出他为成立抗日救国会闹得满城风雨的故事。
  扶风中学农历八月初开学,公先生于开学前几天返校。
  公中略返校前,首次参加了扶风县地下共产党召开的又一次县委会。他的组织关系近日已从西京省立中学转回。会上,杨维伍传达了上级新的指示:目前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地下工作目前的任务是要两个拳头握紧,在两条战线同时作战,一条是公开合法的战线,一条是地下战线。这次会议上公中略被选为县委宣传委员,主要任务是利用他的声望抓好公开战线的工作。
  公中略返校后,他和文校长日夜紧张地忙完新学期开学的一应大小事宜,稍稍空闲时,即遵照地下共产党县委指示,着手筹备成立扶风县抗日救国会。他于一夜间起草好抗日救国会章程草案,黎明时分,用凉水冲了冲脸和头,又在灯下重阅一遍,天明学生出罢操上课后去找文校长商议。
  文校长微黑稍胖,一副敦厚相,家居县城南小巷。其家亦为扶风县城中的大户门第,兄长文效儒时任国民政府陕西省财政厅厅长,暗中却是中共陕西省委情报侦察人。公中略在西京上省立高中时,文好儒正上西北大学。公中略暗闻文好儒受兄长及进步思想影响,曾经追求共产革命,有段“笑着去陕北,哭着离延安”的故事。
  公中略把抗日救国会的章程草案送给文校长看后,文校长连连说:“好啊!好啊!我早有此意,只是自感力不从心,又忙于教务……”又道:“今后教学上的事你就少费些心,我多跑。你全力给咱办成这件大事。”
  过一日,张皇甫告诉公中略,县上各界一致赞同成立抗日救国会。公中略便又按照地下党组织事先商定的意见,提出抗日救国会负责人候选人名单和张皇甫相商。公中略首先请张皇甫出任会长。张皇甫听后谦谦笑曰:“公校长,你乃当代名士,你就当会长,给咱承头张罗。我和县上其他领导在后边给你吹喇叭。”公中略连连摇头:“不行!不行!你乃本县父母官,会长自然非你莫属。我给你摇鹅毛扇子!”
  于是,经过各方通融协商,这年农历九月初,一个秋阳高照之日,扶风县和周原上的庄稼汉都已经种完了麦子,又是数万农民、学生、商民、手工业者肩扛土枪、长矛、铁锨,手持大刀、镰刀云集县城。县保安团和各乡镇的保警队也都持枪参加。这天,经过各界代表选举,成立了扶风县抗日救国会。大会选举了张皇甫为会长,张一鸣、孔玉玺、文好儒、公中略、蒋玉君、宋安成为副会长。
  这一天,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一是公中略先生精彩动人的演讲。公先生那时才十八岁,满头硬扎扎的黑发笼罩着黑瘦光彩的脸庞,身着一领青布长衫,显出几分潇洒之气。他激情奋发,口若悬河,妙语连篇,佳句不绝,连连吟诗。他讲到愤怒之处,挥拳晴空;讲到悲痛之处,潸然涌泪。台下的学生们便不断鼓掌,更有一些人不断赞叹:“人家这才叫先生!”“听听,人家那文采多深!”“听那口才多利!”他的演讲激起台下万众对日寇的无比愤恨。第二件事是公中略讲演结束之时,将一个不大的布袋高高举起,从袋内抓出一把明亮亮的银圆高声道:“工友们,农友们,各界朋友和同仁们,现在国难当头,万千抗日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缺衣少食少枪少炮,我等后方之人岂能空喊抗日?本人初次供职无甚积蓄,愿将近日一笔稿费和所借共计一百大洋捐献给抗日救国会,转赠抗日前线……”
  公先生此举激起了台下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来,人们多见当官的从老百姓身上刮地皮,向自个儿兜里搂银圆。今日,人们却见公先生将一百块白花花的银圆从兜中掏出支援抗日!人们便拍巴掌赞叹不已。扶风中学许多学生还狂呼起来:“向公校长学习!”“向公老师致敬!”“向公诗人看齐!”
  公先生此举也感染了坐在主席台上的头头脑脑们,张皇甫县长当即宣布捐大洋一千,文教科长张一鸣宣布捐大洋五百,文好儒、袁九鼎、林玉珍也分别宣布捐五百、三百、二百数目不等,孔玉玺、蒋玉君、宋安成、陈铜锤也分别捐了款。
  一花引得万花开。随后,公先生的义举产生了更大影响。扶风全县很快掀起支援抗日募捐热潮,县上与各乡镇成立了负责机构。虽然这年夏秋双灾,全县各界仍然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一些学生娃省下伙食费捐献,城里有钱的女人们有的捐来金银首饰,农村女人们捐来衣服和鞋袜,有的穷汉没啥捐,提来鸡蛋捐献。法门镇的姬耀先捐了三千大洋,在全县挂了头,县政府与抗日救国会给他家赠了“抗日楷模”大匾。
  扶风县的人们后来回忆,自从大诗人公中略先生这年回到故乡,扶风县甚是热闹。县抗日救国会成立的第二日,公中略又与文校长商议,成立了扶风中学抗日救国分会。师生们课余作诗、赋文、办墙报、画漫画、贴标语、撒传单、举办赛诗会,并成立了歌咏队、宣传队。每日上完课和星期天,师生们举着旗子上街唱歌、呼口号、发表演说、自编自演街头剧,县城街道一派热火。扶风中学的宣传之火很快燃遍全县。县城完全小学、女子小学及乡下各学校师生也都行动起来,上街下村游行宣传。公中略按照地下党组织指示,又和县抗日救国会的进步人士与积极分子下乡,帮助各学校、各乡、各镇、各保、各甲成立相应组织,还在许多地方办起抗日救国识字班、讲习所。这些组织一面宣传抗日,一面暗中发展进步力量。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