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渭滨第一学校
多彩非遗进校园 文化传承润童心
志愿者给学生讲非遗知识

  本报讯 “刺绣作品上的‘五毒’是哪五种动物?”“手工编织讲究的是什么?”……近日,在非遗手工进校园活动中,渭滨区姜谭路街道巨福路社区多名热心志愿者走进渭滨第一学校,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多姿多彩的非遗课,让他们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在课堂上,志愿者以“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将非遗知识融入趣味活动中。一位志愿者手持一件“五毒”肚兜绣品,向学生们娓娓道来:“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就是刺绣上的‘五毒’。”她现场演示了“打籽绣”“锁边绣”等技法,细密的针脚引得孩子们连连惊叹。随后,学生们分为刺绣、钩织、串珠、扭扭棒四组实践:刺绣组的女孩们伏案描样,指尖穿梭间逐渐勾勒出荷花轮廓;钩织组的男生们用心学习,在志愿者指导下成功织出了杯垫雏形;串珠组将琉璃珠串成手链,碰撞出清脆声响;扭扭棒组更是创意迸发,用毛绒棒制作出振翅欲飞的蝴蝶等。
  巨福路社区党委书记孙娜表示,此次活动采取“非遗传承人讲解+青少年创意实践”的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未来社区将联合学校开设非遗社团,并策划“非遗文创市集”,让学生的作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非遗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