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要闻
标题导航
|
秦岭的绿
回忆里的地软香
一路花开
我怀念的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我怀念的
郑意凡
“这个臭豆腐,味道怎么变了?”朋友哭丧着脸向我吐槽。“这臭豆腐,不都一个味道嘛?”我诧异地听着朋友的感慨,问道。“你不懂,这个完全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你难道就没有什么怀念的事情吗?”朋友盯着我的眼睛问。怀念?怎么会没有呢?……
小时候一放假,我就喜欢待在农村老家。吸引我的从来不是什么乡土气息或土地情结,而是那一年一度的古会。
亏了什么也不能亏了嘴巴的小孩,自然会在街边的小吃摊上留下自己的身影,而古会的小吃摊,总是格外诱人。晶莹洁白的米粽放凉后浇上蜂蜜,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扑鼻而来。夹起一块放入口中,软糯鲜香、甜蜜温润、清香淡雅的甜香恰到好处。再搭配一份擀面皮,将切好的面皮放入碗中,加入精心调制的辣椒油、醋、蒜水、盐水等调料,再配上切好的面筋块,一碗色香味俱佳的岐山擀面皮便呈现在眼前。那红亮的辣椒油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醋的酸味醇厚,恰到好处地中和了辣椒油的辛辣;蒜水的辛香和盐水的咸香相互交融,为擀面皮增添了丰富的口感,一口下去,爽滑筋道,香辣可口,余味悠长。
还有那戏台上五颜六色的戏服,总能轻而易举地拉住我的脚步。开始时,我不懂台上的人唱的是什么,只知道每隔几分钟,场上就响起一声高一声的雷鸣,震得青山都不住轰响。许是骨子里秦人血脉的觉醒,那花脸我越看越喜欢,调子我越听越上瘾。对于故事内容,我只能单纯地将人物群像一分为二,好人打败坏人,我就应该拍手叫好,大声喝彩,跟着人群喊一句:“嘿,攒劲!”持续四五天的秦腔表演我一天不落,软磨硬泡、撒娇打滚,硬是让爷爷奶奶陪我看到戏终人散。回去的路上我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但耳朵里秦腔浑厚的声音仍绵延回响……
不只古会,我也总是期待老家过些喜事,当然不只是多一个请假回村吃席的理由。村里办酒席,从烟酒礼桌、菜品准备到接亲队伍、服务人员的安排,似乎有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不用主家人请求,邻里乡亲们相互传着口信,按照主家结婚的日期,提前一两天去帮忙。一般,男人在门口招呼前来道贺的亲戚朋友,递烟递水,安排设备,进行场景布置;女人在厨房备菜、清洗,唠着家长里短。妈妈经常进厨房帮忙,我就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听她们谈论塬上塬下的变化、孩子的上学和工作问题。偶尔我也会被特殊照顾,姑姑婶婶们也会追问我的学习成绩,我总是佯装不高兴地背过脸,转过头,惹得她们一阵阵地哈哈大笑。
我的故事都藏在那为数不多的记忆里。我怀念的,是在古会摊上吃小吃的激动,是坐在台下望向戏曲演员时的新奇和崇敬,是村里筹办喜事时邻里的深厚情感和轻松氛围。或许,我怀念的,还有小时候的我……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