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热点聚焦
第04版:新闻观察
第05版:本市新闻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人间芳菲四月天 正是读书好时节
阅读纸质书的美感
与书为伴
“阅”见春日
枕边书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阅”见春日
俱新超
春风轻拂,鸟鸣啁啾,绿茵如毯,溪水潺潺,春意虽姗姗来迟,却总让人满怀热切。偶读诗书,《春日偶作》云:“飞花寂寂燕双双,南客衡门对楚江。惆怅管弦何处发,春风吹到读书窗。”一扇窗,一个人,闲坐书桌,执卷而读,这窗便成了读书窗。有“花”为伴、“燕”为友,读书便成了春日极有趣味的一件事了。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每至春日,我都会开列书单,甄选好书,以供闲时品读。所选之书,大多为散文,或抒情,或叙事,篇幅有长有短,入心即可。小城书店开在市内最繁华处,每每上街,无论忙闲,都要安安然然地溜上一圈。书单上记录的第一本书是白落梅的《人生怎可安闲》,书中说,莺歌啼尽山野,繁华开满阡陌。灯影之下,一茶一饭最见深稳;方寸之间,一草一木也是境界。
友人不解,问道:“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对人生都有参悟了嘛。”我答:“也该有参悟了。”我将《人生怎可安闲》买了下来,精装硬纸,书卷气浓郁,每一章都透着“来日可期”的希望,恰如扉页上的文字:“人在世间行走,不可孤芳自赏,亦不必委曲求全。山水虽无价,也不必谁人赐予,四季之景,只要心有思慕,便可尽情赏阅。”料想这是本滋养精神之书,我不得不读。
有时,书中的一篇文章,便能勾起人买书的欲望,就如张晓风《炎凉》中的《不知有花》。文中描绘五月桐花,漫山遍野,寻花人乍见欣喜若狂,而妇人却不知有花,反倒觉得“天天都是如此”。我当即买下了这本《炎凉》,能与作者心灵契合,哪怕仅此一篇文章,也值得隔三岔五反复品读,这才是真正的“书味”。
曾读过一首诗:“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我受此诗启发,顿觉在深山读书也别有一番乐趣。故乡周围名山虽少,但可供读书消遣的小山却比比皆是。逢周末,我便与三两好友挎包出行,包中添一好书,别一钢笔,再附加几张白纸,轻装上阵。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攀爬台阶时,山景之魅,令人驻足,我便停下脚步,悠然徘徊。我们登上峰顶远眺,云海接天际,浩渺苍茫;远山层峦叠嶂,近处绿树红花;忽有鸟鸣啁啾,婉转悠扬。乍见玉兰,其花如雪,通体皆白,朵朵高昂头颅,恰如一位温婉的信使,为山带来生机与活力。
友人纷纷闭眼休整,我觉无趣,便捧书而读。丁立梅的散文集《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全是精短散文,不经意间翻到一篇《我想养一座山》,文中说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可以养上这样一座山吧,适时避开车马喧嚣世事纷争,还自己些许清宁明澈。
读到此处,环顾群山,春山茂,春日明,清泉潺潺,心灵顿觉澄澈、舒朗。黄昏时分友人休整完毕,旋即询问:“好山好水,没写篇文章赞美赞美?”他如青山般懂我,我欣然应答:“眼饱了,鼻腔饱了,耳饱了,心也饱了,故事当然就有了。”我们相顾而笑下山去,不觉间,天已黑尽。记得有段时间,我的笔在春天也生不出花来,于是,便常常不假思索地往山里奔去。明媚春光暖,读书,写作,思路便有了。
元代诗人翁森在《四时读书·春》中写道:“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我想,读书恰如窗外的草,即便蔓延窗前也不必去除去剪,想必,那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荫。
万物皆书,不如以春光为伴、花香为侣、流水作曲,安安静静地把书读下去。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