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阅读纸质书的美感
赵太国
  进入数字化时代,电子书的浪潮如汹涌波涛般冲击着纸质书的“领地”。二者狭路相逢,各展其能,难分高下。在我看来,阅读纸质书的美感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是触觉上的手感美。纸质书是有质感的存在,一卷在手,手与纸质书的触碰,如同轻抚美玉,有一种水一般的温柔,那万年的历史泉水、千载的文化江河,仿佛从掌心中静静流过;一卷在手,与纸质书的触碰,仿佛手指与刚烤熟的馅饼触碰,宜人的温度从指尖瞬间到达心尖,求知与精神上的饥渴也得以缓解与满足;一卷在手,手与纸质书的触碰,每一页书都如同一丛山花赏心悦目,丝丝缕缕的“花香”,带来醒脑提神之感。纸质书,有时候甚至不需要立马就读,拿在手里摸一摸,心里就美滋滋的。
  其二,是听觉上的声音美。书是会发声的琴瑟。轻轻翻动书页,那细微的声响,如同开启智慧的音乐之门,入耳皆是妙乐;缓缓合上书卷,仿佛孔雀收起羽翼,簌然有声。春日雨夜,阅读王安忆的《雨,沙沙沙》时,纸上的雨声与窗外的雨声,仿佛在我的耳边低语;清晨翻动一本诗书,其声也清脆悦耳,宛如山间小溪的淙淙浅吟。尤其在我吟诵诗文时,书房里那盆仙客来的翠绿叶片,似乎也变成了一只只竖起来倾听书声的耳朵;夜读之时,一灯如豆、一书似琴、一笔若笛,足以给我带来一场听觉盛宴,就连自己喝茶的声音,也仿佛是从书页里传出来的。这些声音渐次透过我的耳膜,进入胸怀,直抵心灵,比任何音乐都更加悦耳悦心。
  其三,是视觉上的悦目美。书是七彩的画卷。纸质书的封面色彩斑斓,图文书法,各具特色。书,平摞起来,如层层翡翠彩玉,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竖排在书架上,整整齐齐,直直挺挺,书脊昂然挺立,似铮铮铁骨,如端端脊梁,彰显着一种威武雄壮的气势。我有一些古籍书,竖排右翻,给予我的是自上而下的“疑似银河落九天”与“大漠孤烟直”的视觉美感与冲击;常读的书,横排翻读,给我以视觉上的连续性与便捷性,像两山之间的开阔地,大可任目光纵横驰骋而无羁。我书房里的书,可谓是五色杂陈,分外悦目。春日,我望着书架上的书,如望桃之夭夭、李之皎皎,迎春花之灿灿、映山红之殷殷;夏季,我望着书架上的书,如望荷花之婷婷、玫瑰之艳艳,石榴花之英英、紫薇花之莹莹;寒秋,我望书架上的书,如望枫叶之彤彤、硕果之累累、野菊花之丛丛、丹桂之簇簇;隆冬,我望着书架上的书,如望红梅之灼灼、蜡梅之澄澄,一品红之融融、仙客来之皎皎。这样的视觉感受,如梦如幻、似画似景,美不胜收。
  其四,是嗅觉上的气息美。纸质书是有芳香的百花。每每立于书房中,我便能嗅出不同岁月与版本的书香。新书的墨香浓郁,宛如新酿之酒;旧书的香气淡雅,如寒冬蜡梅。手指在书上摩挲,缕缕书香萦绕鼻端。我的书房里,藏有一本人民出版社1955年5月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在长达70年的岁月里,它承载着我家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从我的红军父母,到兄长姐姐,再到我自己,直至如今传至我的儿子手中。岁月流转间,不同年代的气息在这本书上层层累积、相互交融,悄然间,它已化作我家书房中一部可被嗅闻、可被感知的红色读书史。
  其五,是精神上的气质美。纸质书是有气质的肴馔。我读《诗经》,感受到的是一种来自三千年前的“诗无邪”的纯真风雅;我读《史记》,感受到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著史境界和“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文胆气度;我读李白,品味到的是豪放飘逸、想象奇绝的仙气与盛唐气度;我读杜甫,品味到的是沉郁顿挫、以诗为史的忧国情怀;我读东坡,体会到的是豪放雄浑、旷达无羁的超脱胸襟;我读稼轩,体会到的是挑灯看剑、气吞万里的英雄气概。总而言之,千重书山、万叠典籍,之于我就是食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品之不够的美味佳肴。
  山有五岳,水有五湖;粮有五谷,书有五美。我阅读纸质书而痴迷其五美,不亦快哉!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