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苜蓿的味道
李小娟
  小时候,一放寒假,最让我们姊妹几个高兴的事就是找苜蓿。因为母亲会在每年正月初一的早晨,给我们做苜蓿面。
  那时候,村里没有成片的苜蓿地,我们找苜蓿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山坡的角角落落,那里有顽强挣扎的零零星星的苜蓿。因为找的人多,而且苜蓿的数量实在有限,所以每天的收获其实很少。有时候在外面跑一下午,冻得脸蛋通红、小手僵硬,也只能找到一小撮。好在我们家有三个女孩子,一人找一点,积攒起来也不少了。那时的我们,简简单单地寻找苜蓿,快快乐乐地期待新年。
  就这样,等竹筐里的苜蓿积攒到差不多够一家人吃两顿时,也就到年关了。苜蓿面,是我们家大年初一必备的佳肴。面,是母亲手擀的,通常会在前一天晚上和好面,第二天早晨起床后,把面再揉几遍。母亲虽然瘦弱,但揉面时的力道却能让案板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只要听见声音,我们就会马上起床。母亲揉面擀面时,我和妹妹会认认真真地挑拣苜蓿里混的些许杂草,姐姐会去准备煮面用的柴火,父亲则抡着斧子劈柴。一家人为了一碗初一早晨的苜蓿面,开开心心地忙活。冬日的早晨很冷,但我们脸上的笑容却很灿烂。
  等我和妹妹洗好苜蓿,母亲的面也擀好了。母亲擀的面条很有韧劲,切得宽细整齐,像是用尺子量过似的。而且,别人家大多会把苜蓿用油炒熟再下面,母亲做面时,苜蓿不用油翻炒,是直接下锅煮的。母亲说,这样既可以省油,又可以保持苜蓿本来的味道。
  将擀好的面条下到锅里,面七八分熟时,把苜蓿撒到锅里。再等两三分钟,面和苜蓿就可以一起出锅。然后,母亲会用提前做好的汤进行勾兑。
  母亲做的汤,材料简单,味道却很香。原料有葱花和蒜瓣,再加一些臊子和一点切成菱形的金黄色鸡蛋皮。熬好的汤浇到白面绿苜蓿上后,苜蓿的清香和着葱蒜的辛香,飘散在房间内。我们迫不及待地想端碗,母亲加以阻止。因为,还有一道工序没完成——还要把提前切好的胡萝卜丝放在碗里做个点缀。
  这样,一碗色香味俱佳的苜蓿面才算大功告成。想吃清汤的,可以直接入口;想吃味道再重些的,可以再加勺油泼辣子。一家人,围着火盆,吃着清香无比又颜色鲜亮的苜蓿面,开开心心地过年。
  慢慢地,我们越长越大,生活也越来越好,再也没有在寒冬腊月之时,漫山遍野去寻那点点翠绿的苜蓿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年初一早晨的饭,就变成了各种口味的饺子。但如今,每当我们姊妹几个过年聚在一起时,还常常念叨这样一碗简单的苜蓿面,它成了我们心中那份永恒的年味,温暖着每一个团圆的时刻。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