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数九”雅事
本报记者 张琼
  从冬至日到春暖花开,人们用“数九”来计算这段时间,民间有画九九消寒图、唱数九歌等习俗,文人墨客也通过诗词歌赋来歌咏“数九”习俗。
  “冬至那天,我和读小学的孩子约好,每天涂一瓣《九九消寒图》上的梅花,并读一首和冬天有关的古诗,发现不少古诗和‘数九’习俗有关。”上月24日,家住市区新建路的阅读爱好者唐娟说道,其中宋代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数九”诗词最受孩子喜欢,读起来朗朗上口,好读好记。
  初仕凤翔的苏轼在30多岁时,于杭州写过一首《会双竹席上奉答开祖长官》。诗中有云:“……算来九九无多日,唱着三三忆旧游。皓月徘徊应许共,清诗妙绝不容酬……”大意是九九将尽,寒冷的日子快到尽头了,九九之后就是三月三,大家可以一起春游。现在我们共同欣赏春江皓月,写下美好诗句。诗中,苏轼以诗句安慰同僚,读来暖意浓浓。
  苏轼的弟弟苏辙也曾写过与“数九”有关的诗——《冬至日作》,表明这是在冬至日写的诗。诗中写道:“……心安自谓无老少,不知须发已如素。似闻钱重薪炭轻,今年九九不难数。”诗句大意是,心安时也就不在意自己的年龄老少了,有时也忘记了自己已满头白发。我好像听说今年的钱更值钱了,木炭降价了,看来今年九九天不难数,寒冬很快就过去了。诗中没有佶屈聱牙的字词,意思也很容易理解,让人好像看到一位安然的老人,正在从容地度过冬天。
  除过苏轼、苏辙,还有不少诗人描写过“数九”习俗。元代杨允孚《滦京杂咏一百首·其六十九》写道:“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直接描述了人们涂染九九消寒图的情景:冬至日后,人们在窗间贴上梅花图谱,每日点染一瓣,至九九八十一日,梅花点染成红色,也就迎来了杏花盛开、春回大地的美景。
  “品读‘数九’诗词,可以让人感受到古人度过寒冬的那份文雅、阳光和乐观。”唐娟说。如今,我们依然在过冬至、画消寒图、品读诗词,这份浪漫和乐观,是优秀传统文化赠予我们的精神礼物。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