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特稿
第07版:文化
第08版:健康养生
标题导航
|
寒潮来袭保健康 重点人群防护好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护心脏
高血压呈现低龄化趋势
“早餐食品”搭配着吃
睡眠时间固定最抗衰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高血压呈现低龄化趋势
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曾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年病”,但如今在多国均呈现低龄化趋势,尤其是高血压。近期,美国心脏协会发表的研究发现,约1/7美国儿童青少年(8~19岁)已患或即将患上高血压,近23%的青年人(18~39岁)已患高血压。我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数据显示,儿童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4%左右;另一项研究显示,我国35~49岁中青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达26.2%,增速明显高于老年人,但不少人“不自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涵说,除去家庭遗传因素的影响,高血压低龄化或与三大因素相关。
喂养“高压”。喂养方式不当是儿童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之一。家庭食物环境对饮食偏好的养成影响重大,如果家长偏爱咸香麻辣的“重口味”,或喜食甜食、油炸食物、常外出就餐,孩子也会“有样学样”,陷入“高钠低钾”的饮食模式。若是蔬果再摄入不足,血压便可能变高。
学业“高压”。不少学校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大大缩减在校户外活动时间,“课间十分钟”被挤占,肥胖和超重儿童青少年比例大幅增加,高血压风险随之增高。在“双减”政策下,这一现象有一定改善,但在“教育焦虑”下,很多孩子仍戴着应试的隐形枷锁。
生活“高压”。在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交感神经功能持续兴奋,会造成血管收缩,使血压处于较高状态。而且,压力常催生不健康生活方式,比如饮酒、熬夜等,再加上久坐不动、超重肥胖,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不断提前。临床中,不少中青年初发高血压是不健康生活方式引发的。
从出生开始,收缩压、舒张压会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逐渐接近成年的正常水平。若儿童时期的血压已偏高甚至高出正常值,而未得到及时控制,累积的伤害会大大增加各类心脑血管病、肾脏病的早发风险,一生中“与病共存”的时间更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因此,高血压防线要提早至“低龄”。
家长矫正观念。孩子养得“胖”不等于养得“好”。家长需增强健康意识,谨防过度喂养,尤其是少提供“三高”食物,不要饿了就给零食,并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养成规律三餐、清淡饮食的习惯。此外,广告营销对儿童青少年饮食偏好也有较大影响力。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限制不健康食品的广告宣传。
儿童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家长最好从3岁开始对其进行日常监测,男孩收缩压控制在“年龄×2+100(单位:毫米汞柱)”以下,女孩收缩压为“年龄×1.5+100”以下;舒张压均为“65+年龄”以下;学龄期儿童不应超过120/80毫米汞柱。如出现高血压,建议第一时间就诊,排除肾病、内分泌疾病、脑部肿瘤等疾病风险。
校园加强宣教。学校需合理安排课程,每天至少留出6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高强度运动;定期开展高血压等慢病防控知识“进校园”活动,增强学生健康意识。同时,食堂须做好营养搭配,减少高盐高糖、油炸油煎食物的提供,增加蔬果的供应。
社会共同行动。往往是生病后,人们才开始重视血压管理,但也有人自认年轻,不重视、不作为。这种健康意识淡薄的问题,须在社会层面加强应对。企业、医患、媒体须协同作战,从职工筛查、患者教育、媒体科普等角度出发,加强公众的健康管理,从根本上提升血压控制率。
此外,基层医疗机构须提高对“低龄高血压”的诊疗水平。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知晓率低、易被忽视,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十分重要。建议医学界出台一套规范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基层诊疗方案,加强基层与专科医院的联动,让基层有规可循、实现技术提升。
(综合)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