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明月千里寄相思
陈仓区虢镇初级中学九(17)班 贾雷扬
  赏月,是中华民族一项悠久的习俗。中秋佳节,举目远眺,那高悬在夜空中的明月,千百年来也凝视着饱含深情的人。小时候,中秋节在乡村赏月,夜色清朗,如同白昼般明亮,年幼的我吟唱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诗句,眼睛却在月亮的暗影里寻找嫦娥与玉兔的影子,幻想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在城里赏月,又是另一种体验了。
  华灯初上,告别父母,拿上一块月饼,匆匆来到楼下找月亮。小区里栋栋高楼星罗棋布,路灯的亮光照得到处都亮亮的,一颗星星也找不到,月亮也躲起来了。
  抬起头,四处张望,深蓝色的天空飘着几大块深灰色的云朵,将月亮遮挡得严严实实。忽然,一块云朵的一边像是被散发着黄色光线的手电筒照亮了,透出闪闪的亮光,雾霭弥漫,氤氲四起,附近云彩飘动。黄晕越来越大,突然,皎洁的月亮从云层里跳了出来,黄亮黄亮的,露出妩媚的身姿,散发出迷人的风采,四周绕着一层薄薄的雾霭,平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我举起月饼,发现月饼和月亮圆得出奇地一致。咬一口月饼,一股独特的饼香充斥舌尖,节日的氛围弥漫整个夜空。我想,嫦娥此刻或许也在尽情欢歌炫舞吧。
  在月光下,我领悟到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浓浓乡愁,体会到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丝丝眷恋,理解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懵懂可爱,感受到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平淡孤寂,惊叹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博大宽广,顿悟到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幸福美好……
  时间在默默流逝,但月亮所表达的情感却亘古不变。即使我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也可以像古人那样,做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如果你客居他乡,遥望澄澈的月光,相信月光也能将心中美好的情感传递出去。而现在,我们可以一边赏月,一边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第一时间与家人朋友共叙离愁。
  月亮高悬于空中,无私地将光亮洒向大地。月亮虽“小”,却载得起千年厚重的历史;月光虽弱,却足以传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家国情怀。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