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文学周刊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本市新闻
第08版:寻周记
标题导航
|
老慢这个人
诗意乡村
南去的燕子
刘克俭摄影作品集《寻影立象》出版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诗意乡村
孟石代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无论身处何方,我都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故乡。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亲人和童年瑰丽的梦。家乡的田边沟畔留下了我儿时的欢笑与身影。这些美好的往事在我的脑海久久徘徊,挥之不去。
家乡四面环山,一年四季满山苍翠,柏树像一个个卫士,守护着这里的田野。
数百年来,村上的祖辈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过去,全村八十多户村民都住着破败的土房,像一个个散落的方木,布局杂乱。村间小道曲折迂回,遇到雨季常泥泞不堪。我家是自建的土房,没过多少年就开始漏雨。每逢雨季,屋子里经常摆满了大小瓢盆,滴答的雨滴声时常折磨得我们夜不能寐。
先前,家乡道路闭塞,从家门前驶过的火车是人们通向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径。村上的人要乘坐火车去外头,就要穿越五个山洞或走十余里的土路,才能到火车站。当时能坐一回火车去城里,都是全村最大的“新闻”。至于公路,则几乎没有,通向街道的道路是羊肠小道,下过雨就泥泞不堪,常常被肆虐的山洪冲垮。通向田间的道路是村民自己修的临时土路,坎坷曲折,陡峭危险。
光阴似箭,世事变迁。转眼四十余年过去了,家乡悄无声息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乡人奔向幸福,是从修路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勤劳的父老乡亲把羊肠小道拓宽为架子车路,用上了两轮架子车运输农作物,告别了肩扛背驮的劳作历史;到了90年代,村里通向外面的道路与国道相连,变成了四米宽的汽车路。数年后,一条更加宽阔的柏油马路展现在乡亲们眼前。从此,父老乡亲像长上了翅膀一样,飞向大江南北,踏上了追寻梦想的旅程。
新世纪的曙光,照亮了家乡的山山峁峁。国道两侧建起了农贸市场,四排楼房拔地而起,一座座饭店喜气开张,一辆辆货车停靠。家乡地处陕甘交界,交通便利,四面八方的客商远道而来,农资交易在这里火热进行。白天,农贸市场客商往来;夜间,公路两边灯火璀璨。农贸市场,唤醒了乡亲们追寻富强的梦想,激发了乡亲们致富创业的激情。
大道如砥,岁月如歌。村上在最热闹的地方新建了休闲广场,中央广场的大灯一到傍晚便如期绽放,宛如一朵盛开的白玉兰,在夜空璀璨夺目。广场修建了形状各异的花坛,栽植了白皮松、大叶女贞、垂柳、红叶李、樱花、玉兰等多种花木。春天绿草如茵,垂柳吐丝;夏天绿树苍苍,翠色欲滴,蝉声阵阵,诗意盎然。盛夏时节,偶尔会有从远方来的游客,把房车停在广场上,品茶下棋,读书看报,悠闲自在地乘凉避暑。
最吸引人的还是广场内的跑步机、双杠、秋千等健身器材。孩子们的笑声随着秋千的摆动回荡在山谷,快乐洋溢在脸庞。大人们也禁不住快乐的诱惑,加入健身活动的行列。每到暑假,举家同乐的欢快场面就是夕阳之下最美的画卷。人们荡着秋千,踩着跑步机,玩着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在运动中感受着生命的奇妙,感受着幸福。
近些年,家乡的父老乡亲通过种植柴胡、栽植花椒实现了脱贫致富。夏秋两季,一树树红彤彤的花椒硕果摇枝,香飘万里;一畦畦黄灿灿的柴胡花,如期绽放,香满田间。生态农业,让家乡的山川变绿了,田畔变美了;生态农业,让家乡的天空变蓝了,河水变清了;生态农业,让父老乡亲腰包鼓起来了,脸上盛放着幸福的笑容。如今的家乡,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柴胡之乡、花椒之乡。
家乡的巨变让我思绪翻飞,感动于怀。家乡的巨变是祖辈辛劳的成果,更得益于祖国的繁荣富强。
我想,未来,家乡会发展得更加如诗如画,变成诗意般的宜居之地。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