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廉政广角
第04版:理论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今日高新
第08版:寻周记
标题导航
|
红尘诗心
书香浸润人生路
村庄
为故乡写一首诗
晚上太阳去了哪里(外一首)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书香浸润人生路
陈静霞
记得小时候,我是一个对阅读毫无兴趣的孩子。一遇阅读理解和作文,如临大敌。而那些被反复背诵的“万能句子”,更是让我陷入了死胡同,对阅读和写作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和厌恶。
那时的文字,对我来说,是陌生而冷漠的。它们像是一堵无形的墙,将我困在了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让我无法呼吸,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我渴望逃离这个困境,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那么出人意料。在我勉强考入一所211大学后,生活里没有了既定的目标,迷茫期间遇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图书馆。初入大学,面对图书馆浩瀚的书海,我虽心有畏惧,却也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我尝试着拿起《红与黑》这样的经典之作,但厚厚的书页和陌生的文字仍旧让我心生退意。
后来,我时不时参加一些读书讲座,听学长学姐、教授老师们侃侃而谈分享读书心得,那种自信平稳输出的状态,深深吸引着我。也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一次学院组织的自主阅读打卡活动中,我读完了第一本书,是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书中主人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深深打动了我,我才发现,书籍中真的藏着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从此,我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看到了身有残疾的作者对生死的思考和感悟,他笔下对童年、故乡、医院的病友、园子的四季的回忆,平静又细腻的文字一点点感染了我。“写作是为了活着”“要求意义就是要求生命的重量”,让我明白,人生在世就是要给生命增加重量,并带着这些分量好好活着。
读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看作者谈读书、情和理、动和静、美,亲切甚至有些苦口婆心的文字,帮我对脑中模棱两可的话题提供了新的角度,让我在能力还跟不上欲望的年纪,明白了当代青年人应该成为的样子,是青春热诚、踏实求知、富于感受美的样子。
读张宏杰的《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作者从中国文明的起源,各个时期的朝代发展、变迁和同一时期下的世界文明对比,让我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国文明历史在世界历史中的独特性,也让我领悟了文明不是独立发展的,人类或者个体也不是独立发展的,都需要多参与交流,保持开放,才能获得平等和包容的力量。
如今,读书已伴我走过了漫漫长路,它们成了我的精神妙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读不同作者的书,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从他们的文字中看我未曾到过的世界。我想,读书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培养了我从零开始的勇气和学习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至此,我也才觉知,上学十几年,和书籍擦肩而过有多么可惜。但好在,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书籍就在那里,等着有缘人去翻阅,即使从现在起步,也不算晚!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