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周原考古80年
栉风沐雨,他们依旧在路上
本报记者 杨曙斌
折觥

三年(yu)壶

墙盘

(yu)簋

  在关中西部,北据岐山、南望渭水的周原大地,诞生了灿烂的礼乐文明,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自上世纪40年代,从我国考古学先驱石璋如先生开启对周原遗址的探寻开始,一代代周原考古工作者筚路蓝缕、青灯黄卷、艰辛探索,至今已走过了80余载的漫漫历程。
  80多年间,周原考古工作通过发现、研究,为我们揭开了那段尘封历史的神秘面纱。1976年,庄白一号窖藏出土包括墙盘和折觥在内的103件青铜器,震惊海内外;1981年,强家一号西周墓的抢救性发掘,又让一批珍贵青铜器等文物重见天日;1999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周原考古队,开始对周原遗址进行系统发掘与研究;2013年,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学,通过大规模、全方位考古调查,初步将周原遗址商周时期遗存划分为124个功能区;2016年,周原遗址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正是一代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搏,感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向考古工作者致敬,周原考古八十年,他们仍然在路上,继续追寻那些失落的文明碎片,拼接出更加完整的中华民族历史画卷。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