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寻周记——宝鸡市融媒体中心探源礼乐文明全媒体采访行动(2)
为什么是周原?
本报记者 祝嘉
宝鸡周原博物院

   周原,这是一个在任何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却是三千多年前西周王朝的起点、礼乐文明的源头。
  从舜帝时,舜封周人的始祖弃于邰地(今杨凌区、宝鸡市扶风县东南部、眉县东北部及咸阳市武功县南部一带),到夏朝末年,周人的先祖不窋因失势逃奔于戎狄之间(今甘肃庆阳一带),再到商政权稳固后,不窋的孙子公刘为发展农耕迁徙到豳地(今咸阳长武、旬邑、彬州一带),周人一直在夹缝中生存,即使从氏族逐渐发展到方国,也迟迟未能走到历史舞台的中央,直到公刘的第九代孙古公亶父继位。
  “我们眼前看到的,是古公亶父的雕像,而脚下踩着的,是他带领族人来到的周原。”深秋时节,“寻周记”采访行动第一站,来到位于扶风县法门镇的宝鸡周原博物院。顺着讲解员的介绍,记者看到,一座雕像矗立在大门口,古公亶父右手托着卜甲,眼睛望向西南方向——那正是周原之于豳地的方向。
  《诗经》有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三千多年前,为避免戎狄侵扰,古公亶父带领周人离开了世代居住的豳地,来到了岐山脚下的膴膴周原,在此休养生息、励精图治,为周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周人选择了周原?又为什么周原成就了周人?
  “《诗经》记载:‘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意思是,周原大地土壤肥沃,生长在这里的苦菜都如饴糖般甘甜。考古研究表明,周原大地上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雍水河,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讲解员介绍,丰腴的土壤加上充沛的水源,让以农业立身的周人很快强盛起来。
  不仅如此,在周原,姬姓氏族的周人还得到了姜姓氏族的姜戎族的帮助和支持。据宝鸡市文物局原局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原院长任周方介绍,周人的始祖弃本就是原住在周原的姜姓氏族女子姜嫄所生,古公亶父带领周人到来后,通过与姜姓氏族联姻结盟的方式站稳脚跟。
  任周方补充说,更为重要的是,周人从诞生之初,就历经侵扰和压迫,发展之路走得异常艰辛。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内心是极度渴望和平的,同时也意识到,想要强国,仅靠武力是不行的,最为关键的是要怀仁德之心、施仁德之政,而这便是周人仁德思想的由来。也正是靠着这种思想,周人在定居周原后,不断得到附近小国的追随和归附。最终,“小邦周”取代“大邑商”,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而周人的仁德思想,作为后来儒家思想的根源,影响中华文明数千年,直至今天。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