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法院工作人员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鲁淑娟 杜彦
“谢谢法官,钱我已经转给弟弟了,多亏了你们帮着调解,现在我们兄弟的关系好多了。”前不久,被执行人董某感激地对金台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说。
这是金台法院能动履职,切实将人民群众的“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的生动写照。
司法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工作是“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金台法院通过抓源头、减数量,搭平台、扩格局,挖潜力、提质效,全链条发力破解执行难题,取得了新收执行案件同比下降,首执案件执行到位率、完毕率稳步上升的显著成效,有力保障了胜诉当事人的权益。
被执行人董某和申请执行人系亲兄弟,双方因父母离世后的遗产分割问题对簿公堂,经法院依法判决后,董某却不愿支付执行款,其弟弟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使得原本就形同陌路的两兄弟关系更加紧张。
执行标的不高,且被执行人也具有履行能力,执行立案法官经过研判后,引导申请执行人填写了执前调解申请书,将案件流转到了执前和解中心。
“父母不在了,就剩下你们两兄弟,为了这点钱,你俩以后还走动不走动?小辈们不来往了……”执行法官从情理利法多角度开展调解,最终成功解开了董某的心结,其主动将案款转到了弟弟的微信账户,两人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金台法院聚焦执行难源头治理工作,大力推行“执前调解”工作模式,力争从源头减少执行案件增量,着力构建源头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2024年初,金台法院确定了“一站式服务、实体化运行、团队化和解、集约化办理”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执前和解案件管理办法》,在全市率先建成执前和解工作室,对双方有和解意愿的执行案件制作和解协议书,并由执前和解工作室的工作人员跟踪督促履行,达到了法院减案、群众获益的双赢效果。
申请执行人老李与被执行人老贾是家住中山西路街道东门口社区的老邻居,去年老贾安装防护窗占了走廊的过道被老李起诉后,两家人的矛盾彻底被激化。
“都是邻居,就他事多,装个窗户都到法院起诉我,你们判他赢了,但我就是不拆!”面对前来执行的法官,老贾堵在家门口大声嚷嚷着。
“他平时就霸道,安装的防护窗都占走廊了,我起诉他是我的权利,无论如何他都得把路让出来。”老李在屋里嘟囔着说。
强制执行是不难,可拆了窗户,两家人的感情如何修复?面对结怨已久的老邻居,解开双方的心结还要有“熟人”参与,于是执行法官便联系了东门口社区的网格员杨敏,一同进行案件和解工作。
对于老李与老贾来说,他们对杨敏再熟悉不过了,平日里邻里间有点小摩擦,都是杨敏上门“断官司”。面对这个热心肠的年轻人,两位老人也能心平气和地交流。经过一番调解,老贾也不再坚持,在杨敏的参与下与执行法官一同进行了现场测量,并按照约定,对防护窗进行了修整。
为推动执行工作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协同”转变,金台法院与街道社区、行业部门加强联系,深度发挥基层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建立网格员协助查找被执行人、协查财产线索、开展执行宣传工作机制。同时,与宝鸡市车管部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金台公安分局等签订合作协议,借助网络平台,快速查控财产,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
“小案事不小”,大量的执行案件标的额并不大,但一个个小案,对于每个家庭和个人来说,都是牵肠挂肚的大事。金台法院执行局认真梳理5万元以下的小标的额执行案件,扎实开展“陕亮执行宝剑出鞘”专项行动,综合运用调查搜查、悬赏通告、失信惩戒等措施,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应执尽执”。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重点工作任务,压实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提升执行质效,争取用最少程序、最短时间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金台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江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