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正在参观石鼓山龙纹禁(资料图片) 石鼓山墓葬里的青铜龙纹禁和酒器 龙剑辉摄 柉禁(资料图片) 西周夔纹禁 本报记者 张琼
岁月无声,吉金有言。
我们今天说到“禁”字,会联想到禁止、严禁、不允许的意思。然而,在文物大家族的成员中,“禁”还是一种青铜器的名称,指放置酒器的案几。为何将摆放酒器的案几称为“禁”?东汉经学家郑玄解释:“禁,承尊之器也,名之为禁者,因为酒戒也。”认为禁这个名称源于戒酒,警诫人们饮酒要有度。
目前,存世的青铜禁非常稀少,出土于宝鸡的西周铜禁共3组,其中一组馆藏于渭滨区博物馆。日前,记者来到渭滨区博物馆,感受青铜禁身上的吉金光辉,并前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采访专家学者,探寻青铜禁身上流转千年的规则意识与“节饮”之风。
石鼓山龙纹禁 唯一考古发掘的西周禁
“这就是三千多年前的青铜案几,一大一小两件龙纹禁,2012年出土于石鼓山3号墓。龙纹禁用以承酒器,是西周贵族祭祀、宴飨时,摆放卣、彝等酒器的案几。”10月22日,渭滨区博物馆馆长王敬元借文物照片介绍,目前,龙纹禁正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参加“大道之行——儒学文化特展”。
时间拨转到2012年6月,渭滨区石咀头村村民在宅基地施工挖掘时,发现了一件“绿赞赞”的东西,随即报告村委会和文物部门。在考古工作者的科学考古挖掘下,一座西周早期贵族墓重见天日。
渭滨区博物馆工作人员苏仁其美格说:“这座墓很有特色,青铜礼器等殉葬品都放于壁龛之内。龙纹禁放置在3号墓壁龛,大龙纹禁上面,放着1件户方彝、2件大小户卣,小户卣下面放着小龙纹禁,还有一件兽首纹斗。从器物的摆设情况来看,应为一个家族的器物。”因为在龙纹禁上的彝、卣内部,都发现有“户”字铭文,所以龙纹禁应该是西周贵族“户”氏家族的器物。
大龙纹禁长94.5厘米、宽45厘米、高20.5厘米,看起来像一个长方体案几。禁的四周装饰有夔龙纹、雷纹,夔龙都是昂首、阔嘴、曲体、卷尾的姿态,活灵活现,颇有威仪。这件铜禁铸工精湛,纹饰规整,造型庄重肃穆,堪称青铜器精品。
渭滨区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件青铜禁非常受游客和专家学者的喜爱,受邀外展活动频繁。近两年,龙纹禁参加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天下有道——周礼主题展”等多个高规格展览。
“石鼓山龙纹禁是唯一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西周禁,禁上的酒器组合,为研究禁的用途,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学价值。”王敬元说,商人酗酒成风,周人引以为戒,实行禁酒政策,石鼓山铜禁的出土,为周人的禁酒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戴家湾青铜禁 颠沛流离的青铜重器
“目前所见的5件三组西周青铜禁,都出土于宝鸡。”10月21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翟慧萍介绍,除过石鼓山龙纹禁外,还有1901年出土于戴家湾的柉禁,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及1926年出土于戴家湾的夔纹禁,现藏于天津博物馆。2014年,宝鸡出土的三件青铜禁,在上海博物馆实现了首次聚首亮相,获得各地媒体和游客的广泛关注。
与石鼓山铜禁不同,戴家湾青铜禁的出土故事曲折而坎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柉禁在戴家湾出土。柉禁长87.6厘米、宽46厘米、高18.7厘米,前后各有长孔8个,左右各有长孔2个。柉禁上还有一件小青铜禁,这套青铜器有禁、尊、卣、盉等十三件,是目前出土青铜禁和共存酒器均保存完整的成套青铜器。柉禁先被时任陕西巡抚的端方所得,后来又流入美国。
西周夔纹禁是1926年陕西军阀党玉琨在戴家湾盗掘所得,夔纹禁长126厘米、宽46.6厘米、通高23厘米,呈扁平立体长方形,中空无底,禁面上有三个凸起的椭圆形口,有点像现在的“多孔煤气灶”。党玉琨在战乱中死去后,青铜禁落入宋哲元手中,并一直保存在其天津家中。直到1968年,天津文物管理处在宋氏亲属家中,发现了被砸成几十块的铜禁碎块,文物工作者又在物资回收部门找到部分铜禁碎块,1972年,这件青铜珍宝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专家修复。
翟慧萍说:“这三组铜禁在形制、纹饰方面相近,时代大致相同,细节部分有所不同。虽然纹饰、形制略有不同,但这些青铜禁从用途层面,都反映了西周的禁酒制度。”
禁之意戒与止 周人酒德理念传千载
三组西周铜禁不禁引人思考——周人的禁酒制度是怎样的?西周铜禁身上闪烁着周人怎样的智慧光芒?有哪些值得今人借鉴的文化瑰宝?
翟慧萍谈到,这些出土于宝鸡的青铜禁,既是摆放酒器的案几,也是西周禁酒制度的产物,用以警示、提醒周人不得狂饮滥饮。商代晚期饮酒风气极盛,商纣王酒池肉林,大小诸侯沉溺于酒,荒废国政社稷,最终导致了商王朝轰然倒塌。周贵族吸取商纵酒亡国的历史教训,周公颁布了有名的禁酒令——《酒诰》,将饮酒文化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酒诰》要求各级官员“刚制于酒”,对官员酗酒大加限制。品读《酒诰》,其中“饮惟祀”“罔敢湎于酒”“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等内容,明确规定了周朝大小官员不得聚众滥饮,沉溺于美酒,违反者将被逮捕处刑。《酒诰》还有一个主要目的是节约粮食,酿酒的主要原料是粮食,以农业起家的周人,通过提倡戒酒来减少五谷的消耗。翟慧萍说:“《酒诰》引领酒文化走上了顺乎礼仪、合乎礼德的轨道。周公提出的‘酒德’理念,以‘德’统摄饮酒行为,使中国酒文化朝着有礼、有节、有德的方向发展。”
周人不仅颁布了禁酒令,还设立了“酒正”“酒人”等官职,严格管理酒的酿造使用。“酒正”是掌管造酒、用酒专业技术的最高长官,“酒人”掌造酒。翟慧萍说:“制度的实行和官员的管理,有力匡正了社会风气,制止狂饮滥饮之风,遏制了腐败奢靡,巩固了西周政权。”
周人禁酒是有规则、有节制的饮酒,即“节饮”。“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祭祀等重大仪式上,或者礼敬父母、兄长时,可以有节制地饮酒。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3000多年前的西周,在祭祀、宴飨等重要场合,周人将酒器放在禁上,礼饮三爵后,目光看向铜禁,心有警示,便停杯不饮,以免狂饮酣醉。这份克制与清醒,使西周酒文化多了一份文明、清正。
如今,青铜禁身上的文化智慧被广泛挖掘、传播。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渭滨区博物馆等单位的文物工作者,通过文物交流展、社教活动、新媒体微课堂等多种方式,宣扬禁身上的酒德文化、廉政思想、节制观念,为今人提供优质的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