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谈“三候”:
秋意渐深宜从容
本报记者 罗琴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标志着昼夜均分,更预示着季节的变迁。随着秋分的到来,自然界展现出一幅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秋分有“三候”,即“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每一候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哲理与人们的经验总结。
  秋分初至,雷声渐行渐远,暑气逐渐消散,标志着寒秋的开始。我市退休教师张云龙说,在古人的观念中,雷声是阳气旺盛的象征,而秋分到来,阴气渐盛,雷声因此而收敛。这一自然现象不仅是对气候变化的直观反映,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易逝、年华不再的感慨。“当然,秋天也不能总是伤怀。”张云龙举例说,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中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分时节,人们也应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砥砺前行、不畏艰难,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候蛰虫坯户,说的是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小虫开始忙碌起来,纷纷藏入洞穴中,并用泥土将洞口封住,准备蛰居冬眠了。”张云龙分析说,这一物候现象展现了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也给人类带来启示,要在平日里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像蛰虫一样,为未来的日子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年轻人应该有不“躺平”、不“佛系”的生活态度,敢于踏浪而行、迎难而上。
  谈到三候水始涸,张云龙开始分析字面意思,在北方,秋分过后,天气就变得干燥,江河湖泊的水量明显减少,有的甚至出现了干涸的现象。秋分三候是自然界更迭的生动写照,也是人类生活哲理的深刻体现。金色的秋日也是收获的季节,碧空如洗,令人神清气爽,一年的辛劳得到回报,来年的希望也在悄悄播撒。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