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熬煎(ao jian)
本报记者 祝嘉

  “他坐在那儿,一会儿玩铅笔,一会儿玩橡皮,半小时能写完的作业,硬是写了一个多小时。我在旁边看着能熬煎死。”8月5日晚上,家住金台区新福路的市民王海荣在散步时遇到孩子同学的
  家长,说话间提到自己的孩子。王海荣说,孩子快10岁了,但无论上课、看书还是写作业都不专注,这让他感到十分焦虑。在宝鸡,人们喜欢用“熬煎”来形容内心的痛苦,近似于普通话里的“煎熬”。
  熬和煎都是烹饪方式,《辞源》里,熬的本义是“文火慢煮”,引申出“强忍、挨过”之义,煎的本义是“有汁而干”,引申出“忧烦、逼迫”之义。《辞源》也收录了煎熬和熬煎两个词:煎熬有烹煮之义,也有“形容心情焦灼愁苦,折磨”之义;熬煎有煎煮之义,也有“比喻苛税杂捐的压榨,忍受折磨痛苦”之义。由此可见,无论是煎熬还是熬煎,都是以小火慢煮的烹饪方式,来比喻内心受到的痛苦——由小到大,不断累积。
  相比煎熬,宝鸡人更喜欢说熬煎,并且在发音上将“熬”字读得很重。比如:“孩子到青春期了,不管我说啥,孩子都要对着来,我一天到晚熬煎的。”再比如:“熬煎啥?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在熬煎的基础上,宝鸡人还喜欢说“发熬煎”,即发愁的意思。比如:“又在这儿发熬煎呢?不要愁,多跟家人商量,办法总会有的。”再比如:“你发啥熬煎呢?事情赶在那儿,不管你想做不想做,都得做。”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