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波澜壮阔的高原史诗
——简评杨志军长篇小说《雪山大地》
  杨佳鑫
  杨志军的长篇小说《雪山大地》名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榜首,是一部描写青海高原历史深刻变迁的现实主义佳作,也是新时代中国故事的鲜活体现与鲜明表达。
  作者以“我”的“父亲”为代表的几代草原建设者为写作视角,以20世纪50年代至今青海高原发生的社会巨变为写作背景,通过详尽叙述父亲在沁多草原奋斗一生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众多鲜活生动的汉藏交融故事,构建出庞大有序的人物关系网,以细腻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个典型立体的人物形象,全景式展现了在几代援藏建设者和当地藏族同胞的共同努力下,青海高原发生沧海巨变,古老的雪山大地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的历史画卷。
  作者将故事设定在新中国成立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沉闷的沁多草原正要迎来一场划时代意义的巨变。文中以“我”父亲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响应党和时代的召唤勇挑重任、坚定信念,作为首批援藏干部同时也是第一代草原建设者,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将青春、热血和毕生精力都献给了这片大地,带领汉藏同胞在草原上办学校、建医院、兴贸易、修公路、迁新城,使得沁多草原的教育、医疗、交通、生态、城市建设等事业焕然一新。杨志军在文中将汉藏交往融合及由此形成的共同体故事作为叙述主体,同时也构建起了庞大有序的人物关系网,三代汉藏同胞之间相互交织着亲情、友情、爱情,刻画出了汉藏多重典型化人物形象。如坚守理想信念的“父亲”、善良无畏的“母亲”、热心敦厚的桑杰、精明干练的角巴、舍己救人的赛毛以及新一代草原建设者江洋等等,一个个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个性鲜明。
  《雪山大地》将历史性、民族性的风俗生活化,于细微处见真情实感,从历史、信仰、社会、伦理关系等多维度展现出丰富的“民族共同体”话语内涵。小说中汉藏两族在文化、习俗、信仰、制度等方面皆有很大的不同,且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教育、医疗、商贸等现代文明的载体与形式,在藏地同胞的生活中几乎不存在,这为“父亲”在沁多草原展开工作增添了诸多难度。但父亲并未退缩,而是积极主动融入藏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想方设法打开工作局面。父亲在和角巴碰面之始就获得了一个“强巴”的藏族名字,父亲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自己拥有一个藏族名字更有利于展开工作,成为“汉藏”之间的桥梁,乃至到后来,父亲给“我”和妹妹都取了一个藏族名字。同时父亲极为尊重藏民信仰风俗,工作伊始,父亲来到藏民桑杰家时,他们家对于这位“公家人”还保持一定的距离感,但是当父亲将自己当成一个藏民,给阿尼玛卿雪山也跪拜祈福时,他们才从心底里真正认为父亲是“家里人”。并且以“父亲”“母亲”、角巴、桑杰三个为主体的汉藏家庭,蕴含着三代人的情感记忆,其中以“婚姻”为纽带,是汉藏融合的生动凸显,汉藏融合的婚姻“它有感情、习俗、婚姻、血液的交融,还有声气呼吸的交融,而一切交融都基于这样一个条件:向善而生”。
  作者以“父亲”为叙述主线,从风俗、家庭、信仰、民族等多重角度叙述自己所理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感情和国家记忆相互勾连,从“民族共同体”进化至“命运共同体”,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汉藏融合、民族一家亲的变迁史诗。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