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故乡的大戏
宝一中九(17)班 魏钰涵
  我的老家在岐山县,每年六七月,戏班子都会下乡演出。巡演的地方不定,有时在我们村,有时在邻村,但无论在哪儿,邻居们都会提着小板凳追着看。
  有时戏台就搭在我家门前,各村的人齐聚过来,将随身物品摆放在我家窗台上,那人来人往的场面,真是热闹!
  其实,我根本看不懂戏,演员们在台上“咿呀咿呀”地唱,我是听不懂的。我最喜欢的,是去戏台后面“串门”,我觉得那些叔叔阿姨画的妆太有意思了,把脸画得那么小,色彩又那么艳丽,和原来简直是两个模样。
  “阿姨,你为什么要把脸涂成这样啊?”年幼的我大胆问出了心中所想,那位阿姨恬静地笑了笑:“唱大戏就得这样,我们画什么妆就演什么角色,这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哦,那您唱的是啥?”这次,我并没有得到回答,因为外婆已经把我拉出去了。唉!真是可惜。
  “人家在化妆和候场,你进去干啥,戏快开了,赶紧坐下看!”外婆对我说。我不太高兴地说:“我又看不懂,干坐在那儿无聊得很。”“别胡跑,看不懂我给你讲。”外婆正说着,演出就开始了。
  大戏开场,帷幕缓缓拉开,一群身穿五彩斑斓戏服、造型各异的人物在台上穿梭奔跑,戏台两边还坐着几位老人,有的手里拿着锣,有的敲着小鼓,还有一些我不知道名字的乐器,洪亮的唱腔和激昂的锣鼓声,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
  “婆,这是啥意思?”“你先 看,看 完 再说。”“这个又是啥意思?”我不停地问,外婆耐心地答。小时候,我就是这样看了一场场大戏,一边吃着西瓜,一边听外婆讲戏曲唱词里蕴含的人生哲理,虽然听不大懂,却怡然自乐,觉得开心极了。
  大戏年年如期而至。如今,戏台两侧也有了字幕,我也不再需要外婆一字一句给我讲了,可也因为有了字幕,我才更加明白,若只是看字幕听故事,那根本不算听曲赏戏。真正的大戏,不仅仅是文字和声音的简单结合,更是一种艺术的全面呈现,是演员们的用心传承和演绎,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弘扬,它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去感受其中的韵味和魅力。可小时候的我,却并不能完全明白。
  现在想来,我当时真是懵懂无知。如今,异地求学,我不能常常回去看戏了,即使去看,也体味不到儿时的乐趣了。
  真是怀念啊,怀念当时的戏,怀念当时的人,怀念当时的夏天,怀念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指导老师 杨婷)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