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本市新闻·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
绿柳如烟染小城
种植香菇的女人
又到槐花留香时
大美宝鸡 美不胜收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种植香菇的女人
◎刘秋红
傍晚,太白县咀头镇北沟村被西斜的太阳余晖照耀得一片金光灿烂,东方远远的天空飞起几朵云霞,边上镶着金色的光亮。村庄已经沉浸在秦岭山脉的阴影中,丝丝缕缕的炊烟袅袅萦绕在红色的屋顶、翠绿的山间。
走进村里,村民赵芳一家人还在香菇大棚里忙得不可开交,路边的一块空地上,被铁锨、筐子、水管、塑料桶、沾满泥巴的雨鞋等家什占据着。看见我们,赵芳脸上的笑容和金色的阳光一样灿烂,丝毫没有疲倦。她比起我们初识时清瘦了许多,皮肤黑了些,清脆干练的声音依旧。这里,山峦葱茏、地脉逶迤、溪水潺潺、鸟鸣山涧。
初识赵芳,是五年前在咀头林业站的办公室里。当时我正埋头整理文件,进来一个腰身微胖的女子,肩上斜挎着一个黑色的包,白里透红的脸上挂着笑容,声音清脆洪亮:“你好,我是北沟村报账员赵芳,我来交我们村的防火资料费。”在短暂的业务办理过程中,虽胖但不失精干和利索的她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在太白县,种植香菇的农户不在少数。早在二十多年前,这个秦岭深处的小城里,有眼光的人们发现这里气候环境特别适合菌类生长,所以香菇、蘑菇等菌类种植产业渐渐发展了起来,五年前赵芳也加入了此行列中。
起初,赵芳种植香菇也吃了不少苦头,因为没有经验、没有技术、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制约,导致种植规模小、产量低、收益甚微,直到县上请来了专家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随农业农村局去外县参观学习,向本县有多年种植经验的同行请教、探讨,才有了转机与希望。最终,赵芳凭着自己的勤劳、踏实、努力和坚持,攻下了香菇的种植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香菇种植大户”,又被选为太白县永晖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
我们一起走进黑色遮阳网遮盖的香菇大棚,潮湿的大棚里香菇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香菇棒上已经有大拇指头粗的香菇芽顶破料棒露出菇头。赵芳高兴地介绍说:“今年我发展了二十几个棚,十万个菌棒。你看,从这发出的菇芽能看得出来,今年香菇的长势特别好,再有三天左右就可以收获了。”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菇芽和菇棒,就像在抚摸珍宝一样,那表情是难以掩饰的激动与喜悦。面对一排排一行行香菇棒,孕育、栽培、采摘……这些朴素的种植场面,我知道她都已了如指掌。正如她说的育菌种,像照顾婴儿一样细致周到。就像蒸菌棒时,几天几夜不合眼地烧锅炉,还得时刻关注温度。夏天,大棚里密不透风,热气充满其间,人在里面劳动就像蒸桑拿,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有时甚至顾不上擦一把,得不停地翻腾着。是啊,一个人如果没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哪里有这样的拼劲。“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当看到菌棒上的菇芽蠢蠢欲动时,她的欣慰和自豪油然而生。
往回走的路上,赵芳指着一片片黑压压的遮阳网遮盖的香菇大棚说:“这些都是我们合作社成员种植的,我原来没经验,不敢让大伙大规模发展,这事投资太大,乡亲们实在是赚得起赔不起,现在县上请专家给咱把了脉,信用社作资金后盾,咱也积累了些经验,就敢放开胆子甩手干了。合作社由原来的3户种植增加到15户,菌棒也由原来的几万棒增加到110万棒,而且今年香菇的长势都很好,大家越干越有劲头了。我们还请了好几个脱贫户来帮忙,让他们在家门口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家里。”赵芳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里饱含愉悦,目光里流露着坚定,脸上写满了自信。
我蓦然想起一句名言:坚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