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宝鸡市艺术剧院青年导演汪晓龙
一腔热情创精品
本报记者祝嘉

  4月25日,宝鸡市艺术剧院三楼话剧排练室里,话剧部副部长汪晓龙正忙着指导一部儿童剧的排练(见右图)。他时而窝在沙发里,攥着剧本,撑着下巴,安静地审视演员表演;时而走到演员中间,指出问题,作出示范,然后停下来,盯着对方,直到收到一个诚服的点头。
  “导演就是这样,是一部剧的总指挥,要负责剧本解读、表演指导和整体舞台效果的把控。”工作间隙,汪晓龙向记者谈起自己的职业,“虽然很累,但很充实、满足,因为我干的是我喜欢的事情,为热爱而奋斗就是值得的。”
  汪晓龙的这份热爱,源自大学时的一次误打误撞。那是2009年的国庆节,彼时的他还是宝鸡文理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大一新生,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学校发布的话剧《琴声》的演员招募广告。“本来是陪同学报名,没想到经过层层筛选,我最终成了这部剧的演员。”汪晓龙说,仅仅排练了一个月,《琴声》就代表学校参加第二届陕西省校园戏剧节比赛,一举获得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等五项大奖。一年之后,该剧又获得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三项大奖。“第一次接触,就爱上了戏剧,爱上它以艺术之笔点缀生活,又用生活之墨勾勒艺术。”汪晓龙说。
  2010年,在汪晓龙的推动下,宝鸡文理学院“比较话剧工作坊”成立,随即推出《求婚》《熊》《窗子朝着田野的房子》《红岩魂》等多部话剧。2012年,作为工作坊负责人,汪晓龙找到宝鸡市艺术剧院话剧团,合作推出话剧《赵平同学》,并面向社会公演,他不仅担任演员,更兼导演一职。“做导演比做演员更难,不仅要有大局观、方向感,还要有统筹和协调能力。”汪晓龙说,“但这也是做导演的成就所在,话剧落幕,观众那热烈的掌声,便是我最大的骄傲和快乐。”
  大学期间,汪晓龙致力于戏剧导演、表演工作,甚至自费赴上海戏剧学院研修导演专业。2016年9月,汪晓龙进入宝鸡市艺术剧院就职。从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获奖剧目《保卫萝卜》,到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获奖剧目《追赶太阳的人》,再到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获奖剧目《面皮》,他作为演员、导演,无不倾注心血。至今,汪晓龙已演出话剧十余部、小品二十余部,编导各类话剧、小品四十余部。
  “每上手一部剧,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突破。尽管有挫折、有失败,但我乐此不疲。”汪晓龙说,“我坚信,只要心中有热爱,无论什么困难,都将被我踩在脚下,助我登上更高层级的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