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1935年春
渭惠渠开建
本报记者罗琴
    位于眉县的魏家堡水利枢纽站

  1935年的春天,一场声势浩大的灌溉工程在眉县常兴镇魏家堡村拉开序幕。
  近日,记者来到眉县魏家堡水利枢纽站,一进站内,就看到关于当年渭惠渠建设概况的一面文化墙。站长闻卫锋介绍说,这是2019年站上工作人员通过搜集资料整理制作的,内容包括渭惠渠简介、人物介绍、杂诗、题字。“当人们来参观时,我们希望这样直观的介绍能让更多人了解渭惠渠的建设情况。”紧接着,闻卫锋就向记者娓娓道来发生在80多年前那个振奋人心的水利建设故事。
  1928年至1930年,关中大旱,民不聊生。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的杨虎城多次疾呼:“陕西的问题是水的问题,水的问题要是解决了,一切问题就好解决了。”于是,他把水利和救灾列入计划中,还邀请水利专家李仪祉回陕筹划兴办水利。1933年,李仪祉命人勘测渭惠渠,次年完成设计。1935年春,一期工程正式动工。
  渭惠渠是关中西府渭河北岸横贯东西的一条灌溉渠,为“关中八惠”之一。在眉县魏家堡筑坝引渭河水,主干渠向东流经眉县常兴、扶风绛帐,从当时的武功县杨陵镇、普集镇南侧穿过,在金铁寨东约2公里处,进入兴平县,继续东行经过兴平城南,过茂陵而至咸阳西郊,南行排入渭河。
  1936年12月,渭惠渠建成通水。通水典礼当天,杨虎城现场题词:“清渭汤汤,导源鸟鼠。人定胜天,水利用普。致力沟洫,功绍大禹,嘉惠无疆,美哉斯举。”在那个井水灌溉极为缺乏的年代,渭惠渠堪称人们心中的“保命渠”。
  “大量农田得以滋润,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不仅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填饱了肚子,还逐渐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闻卫锋说,据资料记载,渭惠渠二期工程于1937年12月全部完成,加上一期工程,共灌溉面积达60万亩。后期还多次对渭惠渠进行修复加固,确保通水正常。
  新中国成立以后,1971年,渭惠渠灌区与建成的宝鸡峡引渭灌区合并,统称为宝鸡峡引渭灌区。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