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文化
第07版:万象影刊
第08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安全教育周筑牢校园安全“堤坝”
抵制校园霸凌要知法用法
安全记心田防患于未“燃”
我们不做施暴者更不做受害者
用心护航助“心”成长
弘扬英烈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融合教育点亮“星星”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抵制校园霸凌要知法用法
刁江岭
近年来,“校园霸凌”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要坚决制止“校园霸凌”,关键还是要普法、学法和用法,家校社会联合抵制校园暴力。
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对“校园霸凌”进行了定义,并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以及监护人的职责。因此,在学校的日常普法教育中,首先要清楚明白地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校园霸凌”,会造成怎样的不良后果,可能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普法、学法的作用,就是要让施暴者通过学习,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红线,要懂得敬畏法律、尊重他人;让受欺凌者学会遇到欺凌怎样寻求帮助,如何去解决矛盾,将个人损失降到最低。
有的人可能认为,学生娃之间的打架、骂仗是小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能打完、骂完就和好了,不值一提。有的学校,老师的关注点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班上出现了矛盾冲突,把相关学生叫来批评一顿就完事了。殊不知,学生之间的语言暴力、身体暴力、心理暴力等恶意攻击行为,会给未成年人造成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长期伤害,有的甚至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人格塑造,被欺凌者可能会变得孤僻、自闭、消极等。如果老师、家长对“校园霸凌”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习惯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和稀泥”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在客观上纵容欺凌者,使其变本加厉,继续为害一方。
在制止“校园霸凌”中家长不能缺席。有的孩子胆小怯懦,在校园遭受欺凌可能会忍气吞声,而家长也可能忙于工作,没有把孩子的异常或者求助当回事,双方缺乏沟通,有可能导致悲剧发生。有的孩子长期被家长宠溺、娇惯,养成了霸道、蛮横的性格,在学校里有攻击性、自大自私等不良行为,他们通过欺凌来获取满足感,进而慢慢形成一种欺凌他人的习惯。对于这类学生,家长和学校应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避免孩子走上歧路。
“校园霸凌”不是小事,是关系未成年人身体、心理健康的大事,全社会都应该重视。我们要坚决反对“校园霸凌”行为,护航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