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扶风印象
◎杨广虎
  我知道“扶风”这个名字,是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自己上初中,暑期去贾村塬下宝平路上的金河一建筑工地当小工,也就是做些力所能及的搬砖、拉土、筛沙子等,算是勤工俭学吧。工长三十多岁,胖乎乎、笑呵呵,个子中等,但对工程要求很严格,经常身体力行,拿着尺子测算,是扶风绛帐人。
  我这才知道有个“扶风”,找资料一查,知道扶风县是宝鸡市的东大门,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北依乔山、南望秦岭、渭河汇流、山水环抱,算是宝鸡改革开放之初比较富裕的地方。它位于宝鸡和西安中间,历史悠久、文脉赓续,交通便捷、土地肥沃;当地人头脑灵活、勤劳能干、踏实认真,搞建筑、贩蔬菜、干物流、当工匠……各行各业都有涉及,而且做得很好。
  后来,去西安上大学,从宝鸡坐绿皮火车或者乘汽车行走在关中平原,经常路过扶风,但半路没有下过车。直至工作,有一次,专门去扶风看“法门寺”,没想到走到时已是黄昏,门已关闭,只好扭身去了扶风老县城。一个缩在塬上的老县城,有些寂寞地守候在关中黄土高坡。
  要说真正了解扶风,还是七八年前的一个夏天,陕西师范大学组织的一次学习考察,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扶风,扶风的另一个世界。扶风属于黄土地貌,北高南低,上了野河山生态景区,西周神话传说、盛唐贵妃历史典故、人民公社红色记忆三条脉络的文化相互交织,与沟壑纵横、树木蔽日、花草盛开的自然美景相映生辉。特别是夏季,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确是避暑胜地,在黄土台塬,要找到这么一块宝地实属不易。站在最高处,可以俯瞰扶风新县城,远眺秦岭,渭河、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之感油然而生。下午散步七星河湿地,竹影摇曳,河水潺潺,干净卫生、自然质朴,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导游告诉我,在唐朝时,有位僧人在西观山顶上居高临下观望,看出七星河河床的走向形状,恰像天上北斗七星排列之形状,天象与地貌相映成趣,天上有北斗七星,地上有七星河,于是就将这条河命名为七星河。我没有从西观山顶上看过,但我相信,在关中,能有野河山、七星河山水相伴,围绕而行的县城,恐怕只有扶风了吧!关中平原自古肥沃,但风沙也较大,天旱缺水少雨,能有七星河做伴,当属扶风人之幸。
  扶风还有很多人文历史遗迹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坐车路过,处处是景,景色如画。美丽乡村、现代城市,描绘出一幅幅农文旅商融合、乡村振兴、文明发展的生动和谐画面。
  我不忘在这里吃上一口美食,扶风臊子面是要咥的。我老家在宝鸡县(今陈仓区),从小是吃着臊子面长大的,同属于西府,臊子面做法还是略有不同。手工面、土菜籽油、陈醋基本差不多,大铁锅熬汤、燣臊子,我老家用的是粗瓷大碗,不用鸡汤,漂菜是韭菜和鸡蛋摊的饼切成的菱形块,辣子要红红的,吃起来香,看起来满嘴流油才好。扶风臊子面漂菜一般是葱花,也有木耳切丝、黄花菜和干豆角切段,豆腐切薄片在油锅里炸至金黄,讲究熬制鸡汤,新鲜黄亮,不放辣子。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扶风臊子面虽说少了辣子不红,但是吃了舒服,特别适合老人、小孩。随着年纪增大,我慢慢地吃辣子也少了,喜欢上了扶风臊子面,一口气最多能咥十二碗。
  在我接触的扶风人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倔强,出门打拼、闯荡世界,时刻不忘家乡,牛一样的忍耐和执着,靠着个人努力开创着自己的事业。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