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西山甘庙行
◎张瑞敏
  从市区沿310国道一直向西,穿过长长的太宁隧道,映入眼帘的皆是起起伏伏的山脉,这就是著名的宝鸡西山地区。西山是秦岭连接陇山的过渡地段,也是阻隔在宝鸡和甘肃天水之间的天然巨大屏障。历史上,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从甘肃陇西到达陕西关中,必须穿过这片绵亘不绝的山脉。
  车出隧道不远,右边有一座桥,沿桥北上便是“乏牛坡”。据说过去这里山高坡陡,连最能出蛮力的牛,翻过这道坡都会疲乏,于是便有了这个带有无奈意味的名字。如今沿山路上坡,车子在弯曲的水泥路上不疾不徐,路两边树木葱郁,景色宜人,满山的树木,似乎望不到头。不管是车还是人,走起来如履平地,没有一点“乏牛”的迹象,原来是政府在进行山路改造时降低了这段路的坡度。
  汽车继续向前行驶七八分钟,眼前出现了一个村落,门楼上三个大字:甘庙村。放眼望去,整个村庄错落有致,景色秀美,与四周的参天古树相互映衬。自然界的恩宠在乡村表现得尤为浓烈,家家户户门前绿意盎然,各色花卉和绿植随风摇曳,装点了庭院,美化了环境,一派“屋舍俨然”的和谐景致。这里的房屋,大部分比较新,像是近十年间修建的,基本都是水泥、砖混结构。一户农家小院的门前种着两棵高大的桃树,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进院子参观。只见宽敞的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墙角边是一畦菜地,茄子、豆角、黄瓜、西红柿,常吃的蔬菜都有。主人热情地端茶倒水,诚恳朴实的模样令人感动。问及甘庙村的由来,主人说,相传古时一位书生路过此地,在庙里投宿,天亮后,发现庙外的树上挂有一条干鱼。他对周围人说,将干鱼放进水中,说不定能活。人们便将这条干鱼放进甘峪河,鱼果然活了,从此这座庙就被称为“干鱼庙”,后来演变为甘峪庙,再后来这里就被称为甘庙村了。
  甘庙村现有14个村民小组,姓温的人特别多,这些人大多居住在温家大院周围。大院始建于1928年,是宝鸡地区少见的上世纪初叶的建筑,由温氏四兄弟所建。盖起来后,有四五十间房,特别气派。只是到了现在,由于岁月侵蚀,老房子已多处损毁,但从屋脊上的瑞兽、各种砖雕图案等细节上还是能看出当年的精美和大气。东西两边的厢房已经坍塌,南侧也少了半排房子,取而代之的是村民新建的民居。驻足凝思,我迟迟不忍离开。宝鸡西部山区,这个历史上非常贫穷的地方,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里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上世纪初期到中叶,从这里走出去“安正班”“鸣盛社”两个名震陕甘的秦腔剧团,以及一大批在陕甘一带拥有大批戏迷的秦腔名角,让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戏迷仍津津乐道、怀念不已。近年来,一轮又一轮的新农村改造如火如荼,土墙不见了,老旧的房子被改造一新,人们种蔬菜、种果树、种药材,各种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社会安、百姓富”的幸福画卷,正在这片沃土上徐徐展开。
  当我离开时,远处有飞歌传来:“甘庙好地方,花椒红艳艳,蜜桃甜丝丝,笙歌里劳作,生活胜小康……”衷心祝愿甘庙村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