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特稿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80版:健康养生
标题导航
|
感受青铜魅力品读周秦历史
我市旅游商品斩获全国大奖
初秋宝鸡淡云烟
在本土化创作中彰显文化自信
宝塔式培养让非遗后继有人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宝塔式培养让非遗后继有人
晓燕
如何在青少年心中种下“非遗”的种子,把非遗文化代代传承下去?我市中小学开设的校本课程“非遗进校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培育作用。不少学校采用“宝塔式”培育模式,邀请非遗传人来校为学生授课,配备教师担任助教,非遗传人讲授技法,助教主抓课程安排、学生管理、资源配置和个别辅导等,共同助力非遗课程在学校的实施。
从对全体学生认识非遗之美的普及教育,到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多元选修校本课程,再到促进相关特长学生专业提升的个别化指导,“传承人-学生志愿者及教师助教-全体学生-家庭亲子学习”这样的“宝塔式”培养,使非遗传习逐步深入、层层递进、有效普及,并为有相应兴趣爱好的学生搭建成长舞台,使绘画马勺脸谱、做青铜器模具、制作手工灯笼、习练民间锣鼓等众多非遗项目后继有人。
非遗小传人,用“以一带十”的方式,在学生心中播下非遗保护和传习的种子。陇县西大街小学举办非遗进校园艺术展演,众多活动中,该校锣鼓社团学生表演的陇州秦鼓铿锵激昂、雄浑磅礴,戏曲社团学生表演的秦腔经典选段,生动感人。站在台上的学生激情表演,坐在台下的学生、家长、老师,都受到了极深的感染。这些“非遗小传人”,在非遗传承的过程中,既起到了带头作用,带动了其他学生热爱和学习非遗知识,又促进了学校对非遗文化的普及,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坚定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文化信念。
拍摄系列微课,使非遗制作的系列课程走进云课堂,形成共享学习资源包。我市一些学校在进行非遗校本课程时,有意识地录制“本地优秀非遗文化系列微课”,让更多感兴趣的外校、外地学生共享,共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有魅力,在传承学习和协同合作中提升创新精神、艺术素质、人文美学等综合素养,赓续文化薪火。
亲子互动,让学生把非遗传习带进家庭。宝鸡高新区部分小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引入课后服务教学,让学生在认识非遗、学习非遗中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加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学校不仅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马勺脸谱历史、艺术构成、绘画技巧、装饰纹样等,还让他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动手勾线、描画、涂色,共同制作出风格独特、线条优美、色彩对比鲜明的马勺脸谱。这是一种很好的非遗传习方式,把非遗校本课程有机融入家庭教育,亲子联合动手制作,让非遗实现了“宝塔式”培养,家校携手传承非遗文化。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