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古城听埙
◎孙剑波
  从永宁门向东,沿着城墙根至文昌门,便是西安赫赫有名的书院街。十多年前,这里青瓦红廊的仿古建筑下云集了四方墨客、各色艺人。五百多米的长街,陈列着书画卷轴、古玩玉器、文房四宝,又有丝竹管弦充斥于耳。那时的书院街并不像一个挥毫作画的墨客,气定神闲,心无旁骛,而于古风淳淳中透着一股风尘气。最让人回味的莫过于那一声凄凄切切的埙音。
  站在书院门的牌楼下,很远就可以听到如丝如缕的埙声传到耳根。吹埙者黄建军是一个三十多岁、面孔平庸的人。他的摊位在街道中段,小小的木板铺位上摆满了葫芦丝、长箫短笛,各式鹅卵状的陶埙,有红有黑。黄建军充当着演奏师兼陶埙推销者的双重角色。他演奏时表情享受而忘情,蜡黄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光彩,眯缝的眼里有了情调,演到高潮处,他身体后仰,目光飘移到很远的天空,那只鸵鸟蛋一样的陶质乐器里发出“呜——呜——”的声波,勾人心魄又拒人千里。古时有“三音”之分,古琴之音为天籁,土埙之音为地籁,昆曲之音为人籁。音乐,这种大同的世界语言,不需要翻译,就可以直接走进普通人的心智。
  一曲终了,我带头鼓了掌。黄老师点头向我致意,我和他交流了音乐感受。谈到埙,他说:这是一种只适宜演奏悲凉韵调的乐器,这是乐器的自身属性所致。埙是什么,是一颗心,多窍的心,声发自心,是为心声。
  谈到高兴处,黄老师来了兴致,顾不上买卖,为我表演他最擅长的《苏武牧羊》《长门怨》。这是一个盛夏的时令,日光充裕,把这条文化街沐浴在一种响亮色彩中。黄老师按成本价卖给我一只50元的埙,我又买了他个人录制的一张碟片。他又教我指法、用气。
  第二次来到书院街,已是三年后的一个秋天,埙声依然从街心传来。走近时,那个摊位竟比前几年更为热闹。表演者是黄老师和一位十来岁的女学生,两只埙同时吹奏着《苏武牧羊》。黄老师几乎没有变化,他一边演奏,一边以肢体动作、眼神示意那位女学生。两只埙合奏,起到了一种很好的“共鸣”效果。
  最近一次去书院街是五年前,遗憾的是黄老师和他的埙声在街头消失了。很多时候我凭空想象,在一个月夜的古城墙上,奏一曲《长门怨》,那该是怎样一种绝妙的感受!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