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凤兮来兮
◎路晓宇
  1
  凤翔,源于雍人美好的想象。
  “凤鸣于岐,翔于雍。”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于吹箫的华山隐士萧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千百年来,这个丝绸之路的要地,如同一位身着朴素的老者,虽然时光已逝,但依旧从容不迫,壮志豪情。
  我是一个对家乡极度迷恋的人,故乡的一山一水,以及那些长满衰草的故园和记忆。
  很庆幸,我出生在这个水草丰沛的地方,从而把魂和根留在了这片厚土上。
  每每踏入雍地,我的心便开始慢慢地悸动,我似乎触摸到了小城古老的脉搏,与我心脏一起跳动,最终融为一体。
  站在秦孝公设立都城的马头墙上,我似乎看到了始皇加冕的盛大典礼,我闻到了儒林巷子深处的豆花香味,徐徐地,徐徐地进入我的心田,儿时的记忆突然苏醒。其实,和很多人的感觉一样,这豆花的香气与十多里外飘来西凤酒的香气极为一致,让人迷恋。自然而然,这些味道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2
  在凤翔,我遇到了苏东坡和陈公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那一年,饮凤池的水还泛着冰花,苏东坡带着“才子”和“京官”的光环,携妻挈子从繁华的汴梁,一路诗酒,来到北宋王朝的西北重镇凤翔,迈开了出仕的第一步。
  彼时苏东坡26岁,风华正茂,春风得意。初出茅庐的他凭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倾倒文坛领袖欧阳修,轰动京师,誉满天下。苏东坡到凤翔任职的第三年,迎来了他的新领导陈公弼。
  陈公弼,北宋时期著名的能臣良吏,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与包拯同誉为“青天”。在共事的两年中,苏东坡屡屡被陈知府教训。彼时年少成名的苏东坡才华横溢,但年轻的他与顶头上司发生矛盾也在所难免,故而常常针锋相对。
  陈公弼修筑了凌虚台,落成后嘱苏东坡“文以为记”。苏东坡在这篇传世的《凌虚台记》里,幸灾乐祸地想象着刚建好的凌虚台轰然倒塌,整篇文章中语带讥讽凌虚台的建造者,陈知府却大度包容,他不仅对苏东坡这篇奇文只字未改,命人立碑刻石以壮其盛。
  许多年后,经历了太多坎坷与挫折的苏子才明白陈公弼的良苦用心。当年陈公弼的“敲打”实则是对自己的爱护。他认真检讨往事,承认当时气盛。只是,陈公弼已作古,苏东坡能做的,就是为他写一篇情真意切的传记。
  陈公弼从政的三十多年中,忠于职守,为百姓办实事,严惩贪官污吏,打击地痞无赖,搜捕盗贼,开仓赈民,架设汴河飞桥,强令巫师、巫婆回乡务农,陈公正直挚诚,路有颂声。
  在凤翔,苏轼除签署一局,兼掌五曹文书,他为民请命,减决囚禁,减免劳役,兴修水利,保皇家供应,供西部边防,用年轻生命书写人生华章,编制青春花环的画面。
  我知道,无论是苏东坡,还是陈公弼,他们行走在凤翔的日子里,把凤翔的风雨、坎坷、河流、山峦一一酿进了他们的生命。丰富了凤翔的文化河流,滋养了凤翔万古长青的文脉,为这方水土涵养出众多饱学宿儒之士,也成就了众多传唱千古的精彩文章。
  3
  在凤翔,古老的雍水河如一条玉带贯穿凤翔中央,自西北向东南而流,最终并入渭水,融进黄河。
  这条河流经周秦发祥,流过秦都,再到唐宋,走进新时代,最后汇入中华民族的江河湖海里。一代一代的辉煌,都是河的辉煌,是水的故事,是人的传承。
  南麓的七里河是我儿时的天堂。我常常坐在泉源小溪中捉鱼嬉戏,把玩从树叶里漏下来的阳光,清脆的鸟鸣也不失时机地穿插进来。无须解释,这游鱼和鸟语以及那些遗失的阳光和曲径通幽的河道,成了我童年的乐园和美好的记忆。
  夜幕降临。一缕缕炊烟,摇晃着身姿在麦田的尽头带来成熟的饭香,遥远的,母亲唤我回家的声音不经意间就漫成了乡愁。我喜欢一直沉浸在这样的梦境里,轻轻地,蹑手蹑脚地,怕惊扰那鸟雀的欢声笑语和溪水的呢喃。
  我更喜欢躺在麦垛或是草堆上打发寂寥无边的天空。此时,万籁俱寂。牵牛花浅紫色的花朵像一个梦的旋涡,呼唤着对面的璀璨明亮的星星。它和我一样,想伸出稚嫩的手与星空亲密接触。萤火虫和蟋蟀打着拍子唱着欢歌鼓励着我们,在粼粼的麦浪上,萤火虫和蟋蟀听着一首首陈旧的歌谣,就这样我在青草的芳香中进入了梦乡。
  月亮端坐在山顶,来自秦岭的风又一次讲述着萧史和弄玉的爱情故事,来自刘家峡的高压电没有作声,打着呼哨就跑到工业的血管里畅游去了。多好的夜晚啊,当父亲牵着我的手走过残破的古城墙的时候,一排排左公柳摇晃着枝条,在月光里拂过我们投入护城河里的身影,甜蜜的样子,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4
  阳光在前,雨水和故事紧随其后,欢乐的时光包裹了记忆。
  生命里,出场的顺序似乎是注定的。总有些曾经的往事和记忆,走过流逝的岁月,穿越时间的沧桑,让你无法忘却、无法抗拒、无法割舍,这种魂牵梦绕深入血脉,深入骨髓,比如,凤翔。比如,故乡。
  自九岁离开凤翔随父迁居外地,林林总总每年回来好几次。这几年回家的欲望愈发强烈,回凤翔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住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仿佛是南飞的大雁只有回到栖息地,才能安心。
  在凤翔,安详的时光排着长队,内心干净得像极了雨后的晴空。我也陶醉于凤翔的田野、河流,聆听故园里雪的寂静和花落的声音以及父母絮絮叨叨的叮嘱,等待春天和出发的号令。
  在凤翔,我以仰望的姿态虔诚地打捞千百年来岁月里的星点和浪花,如果灵魂能得到一点点这样的滋养,也不枉是一个凤翔人。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