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多方发力让研学旅行实至名归
罗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期,各地中小学又开始掀起研学游热潮。一端连着书本知识,另一端连接生动的自然与社会,这样开阔眼界且寓教于乐的研学游不断获得学生和家长们的青睐。笔者认为,研学游要想实至名归,还需家长、旅游机构、相关部门等多方共同发力,让研学游真正有所学、有所乐、有所值。
  旅游是教育的延伸线,是增长见闻的好方法。近年来,旅行社也抢占市场先机,推出了红色研学、科技研学、非遗研学、乡村研学等一系列丰富的旅游产品,不断搅动旅游市场的热度。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在各具特色的博物馆里,探寻那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触摸历史发展的轨迹,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眼睛记录风景。教育+旅游的新模式,是行走的课堂,是快乐的体验。不得不承认,这些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来说,确实很有益。但是,在研学游热度下,网络上频频爆出的旅游产品体验差、研学游既无研也无学、价格虚高等种种问题,也让我们看到研学游这一新形式中所存在的各类乱象。
  作为家长,在选择研学产品时需更加谨慎。旅游公司要具备完整的资质、优质的服务、“学游并重”的产品、专业的研学导师、完善的安全保障、公道的产品价位等。口碑好、经验丰富的研学机构可以避免孩子们在研学途中出现只游不学、虚晃一枪等浮于表面的现象,有张有弛、互动丰富的研学内容能够真正弥补孩子在传统教育上的不足,让研学效果不打折扣。孩子们的集体旅行,对安全的要求也更高。家长要确保所选机构提供的产品有具体方案、有效备案以及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每个环节、每个阶段的安全性。
  对于研学机构来说,规划一批“突出学注重研”的研学产品,是打造精品研学游的关键。要结合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特色民俗等,开创包括科技类、工业类、文创类等在内的新业态,因地制宜做好研学课程开发,推出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及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的特色活动课。同时,相关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标准和体系,加强全流程监管,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对于违规定价、虚假宣传等问题要严格查处、严厉打击,确保研学机构依法依规运行。最后,还需提高研学旅行机构准入门槛,建立等级评价和认证机制,加强机构人员专业培训,公开透明产品价位,保证研学旅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学校小天地,社会大课堂。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里,培养下一代对父母的感恩、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热爱,是教育赋予研学旅行的应有之义。只有多方发力,规范研学旅行,才能真正让孩子不虚此行,在行走的课堂中留下难忘的成长经历。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