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家乡的戏楼
◎王科
  我的家乡在陈仓区慕仪镇慕仪村,已历三千多年,文化积淀深厚。在我的记忆里,慕仪戏楼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家乡东岳庙涝池旁广场南部,有一座古楼,名“鉴古楼”,砖木结构。造型雄伟,气势恢宏,样式美观,雕梁画栋。琉璃瓦屋顶脊兽栩栩如生。屏风用镂刻工艺,五彩图案惟妙惟肖,屏两旁门楣上镶嵌“出将”“入相”字样。楼的每块天花板上,分别画有蛟龙、鸾凤、云朵、莲花、童子、花脸等图形,墙有壁画,是一座珍贵的艺术殿堂,在百里之内独秀一枝。更奇特的是此楼唱戏有一种圆润共鸣声,许多梨园弟子期望在此亮相。西府秦腔著名演员魏甲合、孙双钱等,都曾在此登台演出。每逢古会,十里八乡的人蜂拥而至,总要目睹这座古楼。民间有首诗称赞此楼:“东岳庙前鉴古楼,造型雄伟气恢宏;不比鹳雀岳阳楼,百里之内颇有名。”慕仪鉴古楼名列慕仪地区古八景首位。
  我记得儿时常在这里玩耍,在鉴古楼西侧,竖有一个宽约30厘米、高约2米的石条,上錾刻着“道光十九年重修”的大字,故知在清道光皇帝以前慕仪就有戏楼。鉴古楼唱戏时圆润共鸣声是怎么来的?说法不一。听村里老人们传说,此楼建筑时地下分方位埋有6至8个大瓮。出于好奇,想弄清这个问题,我和小伙伴们从鉴古楼下的小门钻入楼下室,呐喊了半天,也没有搞明白下面是否埋有大瓮。
  鉴古楼原属康家堡管,据老人们讲,清代时在涝池西边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马家堡戏楼。一个大村庄,同过一个会。有时,康、马两堡两个戏楼同时唱斗台戏,人群如潮,忽东忽西,十分热闹。马家堡戏楼后来塌毁,1952年人们在平地时还见到过它的遗迹瓦片。
  改革开放,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快速发展。原鉴古楼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修,到1981年历时142年,已不适应现代大型剧目演出要求。1981年10月,村上拆掉鉴古楼,在原址上扩大修建了慕仪大队舞台(新戏楼),精心设计,式样新颖。前部为演出台,后部是二层楼,上下十二间,做化妆室、大队办公室等。全部砖木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四百多平方米。当年主体建成,正面顶上竖有挂国旗的旗杆,旗杆下面镶嵌大红五角星一颗,寓意党的领导光辉照耀。红星下为“慕仪大队”四字。旗杆下部还固定了两个大扩音喇叭,用于传播舞台演出效果和宣传党的政策。1982年农历七月十二古会时,邀请扶风县人民剧团助兴演出了三天。
  2016年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和市区水利部门的指导与帮助下,舞台广场西侧即将废弃的涝池,变身成全省首个人文景观涝池,放入了游船。舞台广场地面也用砖和水泥进行铺筑,彻底改变了原来凹凸不平、雨天泥泞的状况,并给舞台安装了提升钢卷门,在广场西边建了六角亭,广场东边设立了宣传牌,安装了健身器材。最后还种植花草,保护古树,使舞台广场及村庄各处环境焕然一新。生态型涝池碧波荡漾,彩画游船在水上漂游,池岸亭六角上翘。亭台楼阁,绿水画船,融为一体,让人有身临西子湖畔之感。
  新戏楼建成以来,曾先后喜迎扶风县人民剧团、宝鸡市新声剧团等大型剧团演出,舞台广场人山人海,秦腔戏迷们看着精彩的节目表演,听着优美的唱腔,随剧情的喜、怒、哀、乐,陶醉其中。会场卖商品的摊位一直延续到村西,买货的人应接不暇。村上的秧歌队、腰鼓队、舞蹈队也在舞台上或台下广场多次表演,群众乐于观看。新戏楼仍坚持一台多用,办过幼儿班、补习班,做过农副产品挑拣场地。2017年,村老年幸福院建立,地点就设在了舞台楼房内。
  新戏楼不仅是县区剧团演出场地之一,舞台广场还成为村里开庆祝大会,繁荣经济,进行物资、文化、科技交流的场所,也是村民观光、休闲、娱乐的场地。每次回老家,远远看见它,就引起我对戏楼的回忆,感到家乡特别亲切温馨。这正是:
  东岳池旁耸戏楼,
  新旧变迁历史悠;
  楼阁亭台碧水漾,
  休闲娱乐放扁舟。
  乡村美丽人才旺,
  文化繁荣岁月稠;
  梦中尽念家乡美,
  戏楼开泰美名留。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