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跨越二百九十年的传承
——重印雍正十一年《凤翔县志》背后的故事
    清雍正十一年凤翔知县韩镛主修《凤翔县志》

    清雍正十一年凤翔知县韩镛主修《凤翔县志》重印本

  本报记者张晓燕
  6月12日下午,市档案馆接收了一项很有意义的民间捐赠。甘肃灵台皇甫谧针灸术非遗传承人李志锋向档案馆捐赠了一套清雍正十一年的《凤翔县志》,这套线装版的县志,是李志锋历时近三年拆分、精修从日本传回来的840页《凤翔县志》电子版,联合浙江永康古籍制作人陈华飞,对此套《凤翔县志》进行了数字排版、宣纸重印、手工线装、一函六册,终于使这套大家误认为“失传”的《凤翔县志》得以面世。
  雍正十一年,时任凤翔知县的韩镛主修了这套《凤翔县志》,那么,据考证过的凤翔县志有几个版本?
  在宝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官网上,记者查到了2011年发布的《凤翔县旧志》一文,文中记载,凤翔县志目前得知的共有四个版本:
  第一部,明万历《凤翔县志》。李□(原本字迹缺失)创修,已散失无存。
  第二部,清康熙三十三年《凤翔县志》。王嘉孝于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邀凤翔博学名流二十二人编采缮写。卷首序文二篇,凡例一则,分十卷,约十万字。
  第三部,清雍正十一年《重修凤翔县志》。由凤翔知县韩镛主修,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成书问世。该志序文二篇,凤翔县境、县治图二幅。共十卷,为舆地、建置、政治、爵秩、选举、人物、行谊、经武、艺文、外纪。
  第四部,清乾隆三十二年《重修凤翔县志》。由凤翔知县罗鳌,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主修,编辑三人,采访七十六人,历时九个月编辑而成。该志有序五跋一,在旧志基础上增添学宫图、县署图、八景图。本志共分八纲,细目九十五,合为八卷。较前志卷帙均匀,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内容丰富。
  在李志锋捐赠这套雍正十一年《凤翔县志》的现场,市档案局局长、市档案馆馆长曹建国翻看着这套印刷精美的志书,爱不释手,连声说:“这套志书真的太珍贵了!”市档案馆副馆长闫海成拿出现代印刷的乾隆三十二年《凤翔县志》,在其中找到知县韩镛的名字,说此人修志十分严谨。
  《凤翔县志》逐一考究,创修于明朝万历中叶的知县李檗(号景蒲)在任期间,在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知县王嘉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知县韩镛、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知县罗鳌的主持下均有重修。嗣后,嘉庆、道光、光绪三朝虽有续修或重修,均以人事屡变,沧桑迭变,致使这些珍贵文献,荡佚无存。现在凤翔仅存的只有乾隆三十二年罗鳌所经修的《重修凤翔县志》一部善本,已成“凤毛麟角”,什袭而藏于凤翔区档案局。
  2019年至2023年,非常热爱雍秦文化的李志锋来凤翔自费拍摄剧情式凤翔历史文化纪录片《蒹葭·遇见雍城》,在搜集考证资料时,偶然发现了清雍正十一年凤翔知县韩镛主修的《凤翔县志》,而此套《凤翔县志》却馆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李志锋曾在日本学习,所以通过多方联系,现藏于日本的这套志书的电子照片版本辗转香港“回”到凤翔。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23年5月,重新印刷的、装帧精美的线装版雍正十一年《凤翔县志》正式面世。6月1日,李志锋先后向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凤翔区竞存第一小学校史馆捐赠了该套《凤翔县志》。
  清雍正十一年《凤翔县志》为何会馆藏在日本内阁文库?
  据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康乾盛世,随着全国政治稳定,经济复苏发展,各地掀起了修志热潮。1673年,采纳保和殿大学士卫周祚的建议,“诏天下直省、府、州、县咸修辑志书,于是直省有司各设馆,忾集高才生以从事”。雍正皇帝也重视志书编纂,还在1729年定省、府、州、县志60年一修。“文化稍高之区,或长吏及士绅有贤而好事者,未尝不以修志为务,旧志未湮,新志踵起。”据不完全统计,从1673年至1743年,清朝修有志书1518种,印量宠大。
  清代中日文献典籍交流的主要手段是贸易。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颁布了“展海令”,决定民间商船可以自由出海贸易,于是大量商船涌向了日本。当时中国向日本的出口品主要是丝、绸缎、砂糖和药物,除此之外,便是文献典籍、文房四宝和绘画等。复旦大学巴兆祥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方志流播日本研究》中记载,“19世纪中叶以前,方志是在中国正常的流通中为商人收集而舶载日本的,购藏的仅是幕府、大名和部分学者。”
  因此,清雍正十一年《凤翔县志》极有可能是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流传到了日本。
  谈及为什么要自费精修、印刷、捐赠这套珍贵的志书,李志锋说:“县志是人类活动的地方历史产物,也是地方最重要的文脉载体之一,在‘文脉传承,百年树人’中具有特殊作用。清雍正十一年《凤翔县志》古籍善本是宝鸡地方史志中的稀缺方志。凤翔作为华夏九州之一的古雍州属地,历史悠久,文明荟萃,此套县志的回归,对增加宝鸡凤翔历史文化的厚度有着重要意义。捐赠珍品,留存记忆,为当代文化明心,为后世薪火传承,是我坚守文化传承的心得。”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