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古会情悠悠
◎俱新超

  童年时,“赶会”是我看世界的一扇窗户。
  会前若干时月,村子里就会风吹草动,不经意间电线杆上就贴满了“戏讯”。戏的好坏得上了年纪的人评论,有名的剧团都有些“秦腔大拿”,老辈人串街走巷,挺着脖颈,路上遇见熟人,上赶着吆喝:“好戏,三天嘞。”戏台是“流动舞台”,即装即演,即拆即走。戏场在村头最宽敞处,沿戏台从北到南,穿过村落,挤过人群,绵延数里自然成了“集市一条街”。夜幕降临之时好戏开场,不少商贩随敞篷车运来售卖货物,路途较远的商贩,拖家带口。车顶蒙起帐篷,凑合几晚,能挣足银两,倒也知足。商贩各家所打的亮光与戏场的大灯交相辉映,璀璨斑斓处,映照着飞檐黛瓦雕栏的老屋。这时候,戏场名正言顺地成了我们孩子的天地。我一个劲地叨扰爷爷,他似乎能明白我的心思。周围挨挨挤挤全是肩背木凳的老年人,他们在人群中穿梭着,选个靠着戏台视野最广、音质最佳的地方稳坐下来,这才慢悠悠地与周围同伴搭话聊天。我铆足劲,顺着街道两侧无人处跑到戏台底下为我和爷爷占一个“宝地”。大戏开场,霓虹闪烁,锣鼓四鸣,胡琴起奏,往往等《刘海撒金钱》开台戏一出,场中央呐喊声、惊叫声此起彼伏,人潮声一浪高过一浪。那时的我虽小,但每场戏毕,总能听出些故事。锣鼓快板再也不觉震耳厌烦,生旦净丑也能分辨一二。看到那丑角演员,白衣红裤,耳挂红枣,胸垂辣椒挂饰,手执笤帚当扇,提一油葫芦,五官不正,相貌丑陋,扭扭捏捏,丑态百出,竟也莫名地心生欢喜。
  借着舞台下微弱的光,我猫着腰从人群中挤了出来。爷爷给我十块钱,足够我吃遍半条街。临近小吃摊,店家一边忙碌,一边招呼顾客,脸皮薄的人经不住店家吆喝便径直往棚里走去,找个安静地方,吃一碗酸汤饸饹,直生生叫好。“戏”足、场地大,摆摊商贩自然就多,往往每走一步便有一家摊位,只见油布将摊位长条木桌子紧紧包裹,桌上的大盆盛满凉粉、面皮、粽子、羊肉泡,顾客只需告诉店家你要的吃食、咸甜量,货真价实现场浇汤,童叟无欺新鲜料足。细致的顾客看店家经营的摊位环境质量,以此在众多小吃摊位面前挑选一家。朴实的摊贩待客最是温柔,餐巾纸一张一张垒叠,顾客随用随取,饭中夸耀自己的饭食做得地道,料正、味道正,一张嘴、一蹙眉都能显出些傲劲。
  戏场除过看戏、吃小吃,还常能与高科技擦肩而过。可视采耳、磨脚修脚都让赶会人过了一把瘾。城市有繁华的街,乡村有热闹的地。岁月不老,集市繁荣,琳琅满目的商品,辛辣苦甜的芸芸众生,汇集成集会上永不褪色的风景。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