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本市新闻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民俗美物的新面孔
游戏牵手年画玩时尚
剪纸遇见灯具很西府
非遗需融入当下生活
老虎跳上凉帽抖威风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非遗需融入当下生活
张琼
西秦剪纸美不美?美。然而,随着人们搬进楼房,手工窗花几乎没人贴了;
西府秦腔古老不古老?古老。然而,当下年轻人很少听秦腔戏了;
木版年画漂亮不漂亮?漂亮。然而,现代人的防盗门上很少贴年画……
这些带有转折意味的“然而”,让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脚步,许多非遗与当下年轻人和孩子有了一定的距离。怎样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这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却值得我们持续思考。
《中国文化报》上有篇文章谈到,曾有专家评价,民间美术的前途无非以下几种:一是任其自生自灭,这是下策;二是研究它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为它建一个博物馆,这是中策;三是在研究基础上开发它,找到民间美术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架起民间美术与现代审美意识的桥梁,这是最佳选择。
使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让非遗的样貌活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是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最好路径。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我市许多非遗传人、文化单位都在积极进行相关的思考和践行。木版年画人物与游戏“牵手”,脸谱图案与化妆镜融合,五毒老虎“跳”上遮阳帽……一个个非遗元素,从艺人的手里渐渐飞入我们的生活,出现在衣服上、包上、水杯上、书签上,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人民日报》有文章说道:“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非遗就能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保护传承非遗,需要人们开动脑筋将其“做活”,让非遗从古老的样谱中走出来,从单一的功能中突破开来,创作出与现代人生活和审美相契合的物品。当然,这种融合当以保留非遗的“真”和“美”为基础,不能只求“新味”而扔了“原味”。
当非遗牵手我们当下的生活,那非遗的面孔才会在熙熙攘攘的百姓生活中,不被遗忘和忽略。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