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遥望一树繁花
◎孟民
  四月,春风微微,草色朦胧。在古周原广袤的乡野里,有一棵粗壮的大树静静地矗立着,从千年的风雨中走来,从岁月轮回的光阴中走来。在又一个春日,把自己满身的光华和芬芳默默地献给这片沃土。满身洁白,繁密的花儿,在空气中飘荡着沁人心脾的花香,令嗡嗡嘤嘤的蜂儿喧闹其间,四州八县的人,像赶赴一场约定的盛会,带着虔诚、祈祷、祝福,静悄悄地会聚在大树下,接受穿越千年的精神洗礼。
  站在树下,一股清淡的花香包围了我,置换着腹腔内城市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火锅烧烤、汽车油烟的残留。我一时被这淡淡的芬芳陶醉了。
  讲解员甜美的声音,把我的思绪带向了遥远的地方,拉向三千年前的西周。我的周围似乎变成了无边的荒野,肥美的土地,一望无垠。一位王室贵人携随从在田间小道上前行,田野里劳作的农人三三两两偶尔起身张望。这队人马停在一棵大树荫下歇息。有人来报,民间几户人家为耕界吵骂。这位贵人依树而坐,细听缘由,慢慢分解,约莫一个时辰,满脸怒气的农人只是一个劲地点头称是,下跪作揖,口口声声责怪自己的不妥,并与冤家握手言和。快近午时,贵人一行以干粮充饥,瓷罐带的泉水解渴,又沿着乡间小道向另一处茅庐方向施施而行。
  “这棵树是召公勤政爱民的象征,是‘甘棠遗爱’的蝶变。人们敬仰召公,首先瞻仰的是这棵历经千年的甘棠树。”讲解员清脆响亮的声音,又把我的思绪从遥远的西周场景中拉了回来。
  在“甘棠遗爱”展馆,一件件遗物、一个个贵族与百姓亲密接触的感人故事、一帧帧惟妙惟肖的图景,又把我带入古国神游。
  西周周成王时代,有两个闻名遐迩的大贤人,一个是周公,另一个是召公,他俩都是周成王的叔父。他们以河南陕县为界,把周朝直辖的地区一分为二,周公驻洛邑(今为河南洛阳),管理东半部及东部诸侯;召公驻镐京(在今陕西西安西南),管理西半部及西部诸侯,到乡下巡查成了他的主修课。那时道路崎岖,雨后泥泞遍地,只好以步丈量着周原之地,用心感知着百姓的脉搏。在田间地头处理民间事务,听闻百姓心声,也奖励农桑,山山岭岭留下了他的足迹,村村寨寨常现他的身影。那时黄河经常泛滥,气候干旱成灾。召公就在甘棠树下和国人一起商量救灾的办法。动员青壮年自救,带人攀山越岭,寻找水源,常常早出晚归。一天傍晚,他来到崤山一带,太阳落山,为了不打扰百姓,就在甘棠树下搭一草棚住下。地方官吏要让百姓腾出房子让他歇息,召公马上制止,曰:“不劳(我)一身,而劳百姓,不是仁政。”这样,召公就在山野的棠树下休息,摘吃棠梨果子解渴充饥,并告诫地方官吏,这甘棠树真好,浓荫郁郁葱葱,果实甜酸可口,百姓劳作累了,可以歇息解渴,要让百姓好好保护它,不要乱砍滥伐,别把它当柴薪烧了。
  有一次召公巡视南方,大约在汉水上游的一个村庄,访问当地百姓的生活,并为他们解决了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百姓大为感动,而召公勤政为民的佳话也祖孙相传、念念不忘,最后他们把召公曾歇息过的一株甘棠树视为敬物,祖祖孙孙加以保护。民间的文人便将这等感人之事编成歌谣,后来朝廷派采诗官到乡下征集歌谣辞赋便被收录,《诗经》就有了《甘棠》一诗。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大意是说:茂盛又浓密的杜梨树,不可砍也不可伐,召公在树下歇过脚。茂盛又浓密的杜梨树,不许剪也不许折,召公在树下打过盹。茂盛又浓密的杜梨树,不能撅也不能弯,召公在树下露宿过。这质朴的诗歌,述说着人们对这棵满身沧桑的甘棠古树的珍爱。
  昔日的甘棠古树历经千秋风雨,曾被大风刮倒,当地人围墙保护,忽一日,枯干断裂。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众多方面的呵护下,枯木逢春,萌发新枝。人们爱甘棠树、护甘棠树。这棵有着灵气的树,从千年炊烟和烽火中踉踉跄跄地走来,独树一帜。眼前的甘棠树,浓荫蔽日,参天繁茂。
  每当四月间,春风和煦的日子,洁白的花朵飘然而出,宛若一片洁白的海洋,一簇簇、一层层,似云锦般漫天铺地,在阳光的映照下,如花似玉,洁白无瑕,空气中也洋溢着一种清新雅致的盎然生机。清风徐来,裹挟着花草的低吟浅唱。“这梨花……在和暖的春光下,如雪如玉,洁白万顷,溢光流彩,璀璨晶莹。”王谦元在《忽如一夜春风来》中把这梨花描写得传神如画。李白在《宫中行乐词》中也淋漓尽致地道出梨花美轮美奂的景致,“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南朝梁范云也对梨花赞美不绝,“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遥望这棵满树的繁花,召公树下听讼、判断案件、为民解忧,犹如一缕春风拂过心头。
  遥想召公的故事,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召公为周文王的庶子,在众多史记中,鲜见有关他的只言片语,更罕见其功绩的笔墨。而当今人们看到的史料,大多为后世文人从民间采集或从一些民谣中编撰的。
  司马迁《史记》载:“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司马迁认为召公有秉公之心,处理百姓的争执时能够不偏不倚,让所有人心悦诚服,各得其所。《韩诗外传》载:“(召公)于是出而就蒸庶于阡陌陇亩之间而听断焉。邵伯暴处远野,庐于树下,百姓大说,耕桑者倍力以劝。于是岁大稔,民给家足。”即召公之所以选择在甘棠树下断狱,是因为春耕时节百姓忙于耕作,在农田旁边的甘棠树下断狱能够方便百姓,不至于让他们在城里和农田间来回奔波。汉代《盐铁论》载:“古者,春省耕以补不足,秋省敛以助不给。民勤于财则贡赋省,民勤于力则功筑罕。为民爱力,不夺须臾。故召伯听断于甘棠之下,为妨农业之务也。”
  能让人代代铭记,不为岁月的涤荡而忘却者,必是人心中最敬仰的神圣者。
  抬起头,细观一树繁花,再遥望巍峨挺拔的秦岭,遥望连绵不绝的千山余脉,望向古周原蓝天丽日下座座新民居,我心乐然。我的目光没有走远,我看见的是甘棠树一树繁花下的累累果实,像星星一样挂在枝叶间隙,播撒在肥沃的周原上。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