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地域性小说命名与新时代乡村振兴
——浅谈《岐山有个书房沟》的价值和意义
  ◎柏相
  读罢《岐山有个书房沟》这本书,于我个人而言,“书房沟”这三个字便有了三层意义:
  一是它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是宝鸡作家李巨怀,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是它是一个地名,是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草坡村境内一条说深不深、说浅也不浅的黄土沟;三是它既是宝鸡近些年来新兴起的一个文化现象,也是辐射或关涉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项事业。
  高建群先生曾说:“一本《书房沟》,半部宝鸡史。”作为长篇小说的《书房沟》,它以关中西府贴、王两个家族几十年悲欢离合、荡气回肠的命运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解放初期西府大地恢宏壮阔的生活画卷。宝鸡著名的文艺评论家赵德利教授曾盛赞《书房沟》是西府“民俗生活的信仰性心理展示”,是“周秦文化的民间传承与发展”,是关中“儒家传统的体认与张扬”,是“西府民俗与周秦文化的史诗同构”。陈忠实先生在世时,也曾如此评价《书房沟》:是一部“透射出中国人文观念在民间的深层含义的好小说”,“演绎着历史风云变幻的真实印记,繁衍着祖祖辈辈的传奇故事”。
  作为宝鸡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黄土沟,书房沟当年溪泉鸣涧的自然盛景早已不在,当年为了抵御匪贼而大肆修建的又高又厚的土城墙早已不在,当年朝气蓬勃、熙熙攘攘、晨读夕嬉的少年学子也早已不在,只有据说是自西周时就已经矗立在草坡村西面的那支“神笔”,还在默默地检视着这方皇天后土上的盛衰沉浮。
  假若不是李巨怀的长篇小说《书房沟》的问世及其诸多读者长达十余年的持续关注,假若不是《岐山有个书房沟》这本书的编辑出版,书房沟也许永远只是关中西部一条寂寂无名的黄土沟,没有这么多人会在意书房沟里的龙泉寺,没有这么多人会再去看那些破破烂烂早已倾圮得不像样子的窑洞,没有这么多人会再提起草坡村的扶轮中学,甚至也没有这么多人会如此深情地怀念曾两度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张洁,包括她曾在这里快乐地生活过的那十余年岁月,甚至包括曾经改写过中国历史和宝鸡工业史的抗日战争与宝鸡工合运动。
  如果说是陈忠实成就了蓝田县的白鹿原,是叶广芩成就了宁强县的青木川,那么,无疑也是李巨怀成就了岐山县的书房沟。正如从宝鸡走出去的著名作家莫伸所言:“《书房沟》已超越了文学作品特有的自身意义。”
  《岐山有个书房沟》这本书的价值,从表面上看,虽然只是长篇小说《书房沟》的评论文章小辑,虽然只是书房沟这条黄土沟的文人采风文章小辑,虽然只是作家张洁的纪念文章小辑,但是,从岐山县委宣传部和文旅局的重视程度与远景规划上来看,从新时代乡村振兴这个层面上来看,书房沟,无疑已经具备了一项继往开来的事业的雏形。
  《岐山有个书房沟》,俨然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更像是一只号角,吹响了岐山以及宝鸡乃至宝鸡周边文人学者的新时代的集结号,吹响了宝鸡广大作家、艺术家积极投身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的集结号,吹响了宝鸡文化兴村、文化强民、文化乐民的新时代的集结号。
  从《书房沟》到《岐山有个书房沟》,“书房沟”不仅仅是一条黄土沟、一部长篇小说、一部电影,也不仅仅是宝鸡值得关注的一个持续了十余年热度的文化现象,更是地域性小说命名与新时代宝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宝鸡文学、宝鸡文艺与宝鸡文旅融合的一次有启示性,值得尝试、探索的文化实践。
  (作者系宝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陕西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